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ID:12187059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_第1页
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_第2页
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_第3页
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案14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三)简单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一、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系统的内力转化为隔离体的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应重点掌握.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主要指大小),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

2、其他未知量).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的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例1】 (2011·合肥一中月考)如图6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水平推力F作用在A上,用F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AB=FB.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AB=C.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B被推动,则FAB=D.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B未被推动,

3、FAB可能为【例2】(2009·全国Ⅱ·1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7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A.和0.30sB.3和0.30sC.和0.28sD.3和0.28s【例3】(2010·福建理综·16)质量为2kg4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重力加速度

4、g取10m/s2,则物体在t=0至t=12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A.18mB.54mC.72mD.198m【例4】如图11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θ=37°,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m,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取g=10m/s2)1(2009·上海单科·22)如图19(a)所示,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5、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比例系数k.(sin37°=0.6,cos37°=0.8,g取10m/s2)42.(2011·天星调研)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20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5m,并以v0=2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1)求旅行包经过多

6、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3.如图21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上,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一端系在小车的前端,另一端被坐在小车上的人拉住.已知人的质量为60kg,小车的质量为10kg,绳及滑轮的质量、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均不计,斜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为人和小车总重力的0.1倍,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280N的力拉绳时,试求(斜面足够长):(1)人与车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某时刻人和车沿斜面向上的

7、速度为3m/s,此时人松手,则人和车一起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多少?44.(2010·威海模拟)质量为1.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了3t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图中的(  )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