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语文《三个太阳》精选版教案[则]

苏教版七下语文《三个太阳》精选版教案[则]

ID:12187364

大小:23.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苏教版七下语文《三个太阳》精选版教案[则]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下语文《三个太阳》精选版教案[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个太阳 教案集(2则)创意说明:这篇人物通讯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四个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对“南极精神”的理解、概括,应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感悟。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南极风光的影视资料(图片)或地理课本中相关章节(七年级第十章)。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构:①词语积累。②概括全文内容,作为标题新闻(如:探访南极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③课文为什么以“三个太阳”为题?④四个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学生自主讨论过程中有不能明确的问题,暂可存疑)3.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第一部分:①女画家为什

2、么要去南极?(提示:从全文看,还有完成先父遗愿的情愫)补叙有什么作用?②女画家投漂流瓶的动作和瓶内字条,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心情?第二部分:①为什么写女画家“连续七天”“一直战斗在建设工地”?②文中从女画家的视觉写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写得更具体些?第三部分:①重点读7一10小段,体味描写的象征性、生动性。②讨论、体会写“父亲”的相关内容的好处。(安排巧妙,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合理可信)第四部分:①划分层次,②重点阅读8-21小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a.画家为长城站作一幅画,为什么那么难以下笔

3、?b.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过“南极精神”?c.为什么想起父亲,她会妙笔生花?d.你以为“南极精神”“三个太阳”的含义是什么?4.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整体感悟:①选材独特,构思巧妙;②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作用;③通讯与消息的区别。5.拓展练习: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女画家胜利归来的消息作报道。创意说明:歌颂“南极精神”是壁画“三个太阳”的主题,也是本文的主题。认识女画家感悟“南极精神”的心路历程,直接与女画家进行心灵的对话。教学步骤: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课文为什么以“三个太阳”为题?②画家创作

4、“三个太阳”时,要表现什么主题?2.进一步探究主题在文中的表现:①文中还有哪些句段提及“南极精神”?②写“父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③“南极人”的哪些言行像“父亲”那样“为事业……什么都可以抛弃”?④你认为“南极精神”的含义是什么?⑤女画家具有“南极精神”吗?表现在哪里?3.品味、感悟人物描写的妙处:凝练的笔法,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景物描写的烘托(可侧重一二点,读书、讨论)。4.以《“南极精神”赞》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资料】中国赴南极考察简介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于12月26日5时胜利抵达南

5、极洲。全体队员英勇奋战,只用了26天,就建起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同时,由72名科技人员对南极半岛西北部的广阔海域进行了综合性科学考察,取得了宝贵的数据资料。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实验室。长城站每年可接纳越冬考察人员40名,度夏考察人员80名。南极中山站是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时建立的。1989年2月26日建成并举行了落成典礼。中国南极考察工作自1990年起由建站为主转入以科学考察和资源调查为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