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

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

ID:12423496

大小:22.41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7

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  关键词:环境犯罪过失危险犯推定内容提要:环境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犯罪类型,日本在这方面的立法较为先进。通过比较中日环境犯罪的立法,可以为我国的立法完善带来启示。为了有效地预防、惩治环境犯罪,我国有必要对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明确化,并且应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规定过失危险犯,采用法律推定证明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上世纪中期以来,人类在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正如日本学者原田尚彦所言:“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是伴随着社会的高度产业化而出现的现象。环境问题,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

2、先进国家中共同的烦恼”[1]。面对紧迫的环境问题,各国无不开始对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其中不乏采用刑法手段对环境问题予以规制,以刑法特有的威慑力和强制力有力地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但是,由于刑法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适宜地运用其控制环境犯罪已经成为各国立法者乃至司法界面临的一项严峻的课题,同时也成为学界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日环境犯罪问题进行比较,试图探寻可资借鉴的立法及理论,以期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立法的完善及理论研究的深入有所裨益。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  关键词:环境犯罪过失危险犯推定内容提要:环境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犯罪类型,日本在这方面

3、的立法较为先进。通过比较中日环境犯罪的立法,可以为我国的立法完善带来启示。为了有效地预防、惩治环境犯罪,我国有必要对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明确化,并且应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规定过失危险犯,采用法律推定证明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上世纪中期以来,人类在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正如日本学者原田尚彦所言:“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是伴随着社会的高度产业化而出现的现象。环境问题,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先进国家中共同的烦恼”[1]。面对紧迫的环境问题,各国无不开始对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其中不乏采用刑法手段对环境问题予以规

4、制,以刑法特有的威慑力和强制力有力地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但是,由于刑法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适宜地运用其控制环境犯罪已经成为各国立法者乃至司法界面临的一项严峻的课题,同时也成为学界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日环境犯罪问题进行比较,试图探寻可资借鉴的立法及理论,以期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立法的完善及理论研究的深入有所裨益。一、环境犯罪的立法模式比较  (一)两国立法模式对比分析  20世纪60年代,日本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事件屡屡发生,使得环境问题成为日本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些环境事件促使日本加速了环境立法的进程。1967年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规定了六种

5、损害环境的形态及相应的处罚,该法成为日本政府综合防治公害的法律基础。1968年,日本制定了《空气污染防治法》、《噪音管制法》,1969年制定了《救济公害造成的健康损害的特别实施法》,1972年又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行政法规。在1970年日本的第64届国会上,对《公害对策基本法》进行了修改,并制定和修订了14部与公害相关的法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犯罪制裁法》(简称《公害罪法》),该法虽仅有7个条文,却以特别法的形式形成了日本环境刑事制裁的基本模式,表明了刑法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开始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开创了制订公害刑法单独立

6、法的先例,该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先进的环境刑事立法。  纵观日本的环境刑事立法,可归纳其立法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立法模式的多元化,呈“一主两辅”模式。其有关环境犯罪的规定体现在刑法典⑴、特别刑法、附属刑法之中,其中,以特别刑法——《公害罪法》为核心,以刑法典、附属刑法为辅助;第二,环境犯罪特别立法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体,作为环境犯罪特别立法的《公害罪法》不仅从实体上规定环境犯罪的成罪条件,而且,还在第5条规定了因果关系的证明方法、在第6条规定了起诉的有效期、在第7条规定了管辖法院等程序问题。对于这种立法模式的优势,可作如下分析:首先,采用多元的立法模

7、式,特别是将附属刑法作为环境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对立法进行迅速及时的调整。因为附属刑法主要是行政法规,立、改、废比较容易,这样能避免因频繁修订刑法典带来的诸多不便,同时也可缓解环境犯罪惩治上的不足之处。而且较刑法典而言,附属刑法本身具有操作性强的优势;其次,环境犯罪特别立法的针对性强,可以较好地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较为有效地控制环境犯罪行为。但是,这种立法模式要求有比较成熟的法学理论和刑事政策作为基础,否则可能难以被广为接受,而且还必须有赖丰富的司法实践,才能奠定这种特别立法的权威和适用效率[2]。从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全具备这些条件

8、。但笔者同时也认为,这种立法模式也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