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朱子读书法

评述”朱子读书法

ID:12454840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评述”朱子读书法_第1页
评述”朱子读书法_第2页
评述”朱子读书法_第3页
评述”朱子读书法_第4页
评述”朱子读书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评述”朱子读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仿佛是浩瀚的海洋,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许多真知灼见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朱子教人为学,必教人读书。朱子教人格物穷理,读书也是格物穷理中一个重要项目。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重视如何教书,而且也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在这方面,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成为其整个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1、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列“朱子读书法”六条之首。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具体地说“循序渐进”包含四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的次序

2、,不要颠倒。“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覆触绎玩味”“学不可蹬等,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一经通熟,他书亦易看”这说明读书须有先后顺序,读二书如此,读一书也如此。先读的未弄通,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能“意定理明”,而不是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读书应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进程。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

3、囵吞枣,急于求成,不贪多,不求速。读书要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方能得其真意;读书不能求快,就如同浇菜不可忙急求快,而应按照课程,逐字逐句理会;读书不要贪多,读书贪多譬如数钞,一错就无处推寻。第四,运用这一读书方法时最重要的是坚持从小者近者到大者远者、从已知到未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又说:“人同有理会得处,……用那理会得的推之于那理会不得的,自浅以至于深,自近以至于远”“故必先观论孟大学中庸,以考圣贤之意;读史,以考存亡治乱之迹;读诸子百家,以见其驳难之病。其节目自有次序,不可逾越。”   2、熟读精思朱熹指出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思

4、之精。朱熹根据自己多年指导学生读书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如何熟读精思的方法。第一、熟读。他认为:“书只贵乎读,读多自然晓。今既思量得,写在纸上底,也不济事,终非我有,只贵乎读。这个不知如何,自然心与气合,舒畅发越,自是记得牢。纵饶熟看过,心里思量过,也不如读。读来读去,少间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晓得者,越有滋味”那么,书要怎样读呢?他强调读书必要读足一定的遍数,既使己能成诵,但若遍数不够,仍要读够遍数。因为在他看来:“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又自不同也”然而,朱熹过于强调读书遍数,则未免陷于机械。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第二、精思。朱熹认为:“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

5、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叽嵘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不难看出,熟读精思是获得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的重要条件。3、虚心涵泳  朱熹指出,当时士人读书普遍存在着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即根据自己的意思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为我所用。二是“旧有先入之说”,即以先前接受的主张为主,不肯放弃先前的主张,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在他看来,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尽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另外,这样做的结果还必然导致“先入为主”产生

6、偏见。为了纠正当时士人读书的这些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第一、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执己见,否则,所见将依然是己见,不会看出书中道理,于己无益。第二、读书贵在直白晓会,接受简明平正的解说,而不好高务奇,穿凿立意的态度。不要妄添注解,不要曲折生解,书上如何说,便依他如何说,这是白直,只有如此,才有真晓会。第三、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纷错”,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众说杂乱,已是读书见多后才知道的,然而只有虚心逐说理会,自见众说各有是非长短,学者到这个境界,自当辨之。读书如果到了这种地步,读者必能拿出真见来。然而仍是虚心逐一,白直晓会后,

7、真见自出,不是外面捉摸,不了解书中本意,却硬把自己的意见牵说曲说。   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只就那一条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复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爱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趣去,不曾向后反复。只要去看明日未读的,不曾去触绎前日已读底,须玩味反复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便受用牢固”。4、切己体察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儒家传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