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13.8.25)

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13.8.25)

ID:12628065

大小: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13.8.25)_第1页
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13.8.25)_第2页
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13.8.25)_第3页
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13.8.25)_第4页
资源描述:

《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13.8.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安全技术交底工程名称121省道宿迁双沟至靳桥段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单位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施工部位121省道S6标全标段施工日期2013年2月25日交底内容:121省道S6标全标段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安全技术交底1、土浇筑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1熟悉桥梁施工方案,了解浇筑顺序、浇筑机具安排、保护层控制等内容。1.2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及钢筋上的污物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裂缝或孔洞时,应堵塞严密且不漏浆。1.3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性能进行检测。2、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2.1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离析

2、。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溜槽或振动溜槽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2.2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且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的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地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并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宜超过表1规定。表1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振捣方式浇筑层厚度(m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300采用附着式振动器300采用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配筋较密时1502.3采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

3、,应符合下列规定:2.3.1插入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深度宜为50~100mm。2.3.2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2.4混凝土的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混凝土的4运输、浇筑及简写的全部时间不宜超出表2的规定;当超出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同时应记录。表2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时间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25℃气温>25℃≤C30210

4、180>C30180150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剂或缓凝剂时,其允许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2.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且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并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宜设置成水平面或垂直面。对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2.5.1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对处理层混凝土的强度,当采用水冲洗凿毛时,应达到0.5MPa;人工凿毛时,应达到2.5MPa;采用风动机凿毛时,应达到10MPa。2.5.2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取洁净水冲洗干净。2.5.3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有抗渗要求

5、的混凝土,其施工缝宜做称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施工缝为斜面时宜浇筑或凿成台阶状。2.6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过快失水。浇筑混凝土期间,应随时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1、混凝土养护3.1对新浇混凝土的养护,应满足其对温度、湿度和时间的要求。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条件、水泥品种、外加剂或掺合料以及混凝土性能等因素,对混凝土进行养护。3.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其收浆后尽快给予以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对高强度和高

6、性能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应加强初始保湿养护,具备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使模板保持湿润。3.3混凝土的养护不得采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对重要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环境湿度、温度、水泥品种,以及掺用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情况,酌情延长养护时间,并应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3.4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在7d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

7、前,不受4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持混凝土在10d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4.主要危险源、危险点和安全操作规程1、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2、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持有效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3、脚手架、工作平台和斜道应绑扎牢固。若有探头板应及时绑扎搭好,脚手架上的钉子等障碍物应清除干净。高处作业或较深的地下作业,必须设有供操作人员上下的走道。4、浇筑地下工程的混凝土前,应检查土边坡有无裂缝、坍塌等现象。5、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临时电线必须架空在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