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ID:12629844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8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1页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2页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3页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4页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03-05-25李世勇  小城镇经济发展对于改善我市整体经济结构,推进我市城市化发展十分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是,从整体上说,我市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高达60%,小城镇经济比重不足全市经济总量的20%,小城镇经济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为此,把握契机,实施小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对于我市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市小城镇布局与经济发展现状  1.小城镇布局状况  2002年末,哈尔滨市共有城镇111个。小城镇人口合计150万人左右,小城镇人口以

2、非农业人口为主体,同时包含一部分流动人口和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绝大多数集聚于小城镇,少量分布于工矿、林区及乡政府驻地等非城镇区域。  绝大多数县(市)中心镇和较大规模建制镇分布在环哈尔滨市及5条放射状增长轴线上。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市34%的建制镇沿铁路分布,41%的建制镇沿省级以上干线公路分布,其中有20多个镇既沿铁路、又沿公路。此外,还有一些建制镇沿江、沿森林铁路分布。  2.小城镇经济发展概况  由于市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不均衡,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中心城市与一般城镇等级规模落差巨大,相互间的职能关联度和互补性较低,造成城镇经济发展缓慢。虽然近域的阿城、呼兰、双城和几个

3、较大规模的郊区镇已相当程度地与主城“对位式”发展,且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还没能构成经济发达、产业密集小城镇群。而我市大多数规模较小、位于农村区域的中心镇产业基础弱,城镇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经济动力。  根据调查,在我市十二县(市)111个建制镇现有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和非国有企业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08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149户,非国有企业59户。在208户企业中,大型企业4户,中型企业32户,小型企业172户。职工74,547人,资产总额951,768万元,负债681,760万元,负债率为71.6%,到2000年末实现工业产值621,03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81,908万元,

4、实现利税47,290万元。十二县(市)111个建制镇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和不及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的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一个小城镇。如广东省的虎门镇,2001年该镇工农业总产值84.3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0.9亿元,农业总产值2.9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0亿元;财税收入22.074亿元。  二、当前城镇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资源利用不足,区位优势不突出,造成整体经济规模小  我市地域辽阔,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农牧林资源,为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镇经济依托资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粮食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也形成一定规模,一些产业成为城镇

5、经济的支柱。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小城镇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足,除雀巢乳业、金星乳业、黑龙江正大集团几家大型精洁米加工厂外,我市城镇经济成分中涉农、牧、林加工企业规模小,运行效率低,对小城镇经济整体贡献不足,我市的城镇中还没有以资源为依托的大型交易市场,大资源小市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贬值。我市是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京哈、哈同、哈萝、哈大、哈绥等干线公路贯穿全市,全市相当一部分城镇集中在哈尔滨这个中心城市周边和干线公路延线,应该说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我市大多数城镇的区位经济优势并未显现出来,环中心城市的城镇群及干线公路沿线的城镇二、三产为特征的优势并未得以发挥。  2.投资不足,人才匮

6、乏,形成了城镇经济的软肋  城镇经济效应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规模。近年来,通过“撤乡并镇”、“撤乡建镇”等途径,许多地方的小城镇镇域面积有所扩大。但是,真正能推进城镇经济发展的投资却无根本性的增加,投资规模过小仍然是多数城镇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城镇经济规模过小,导致城镇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使用效率低,配套服务能力弱。这势必妨碍城镇集聚效应的发挥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影响城镇的产业升级和产业优势的形成,从而导致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缺乏辐射带动能力。许多地方的小城镇远看像城镇,近看像农村,多与小城镇规模过小有关。近年来,在某些地区,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不突出,加之

7、城镇本身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小城镇对企业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出现了相对下降的态势。  调查中发现,我市小城镇中从政府的管理机构到产业和行业的服务机构,乃至到城镇的企业都缺少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因为经济规模小,城镇经济运行效益低,造成了城镇经济体系中的各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收入低,域外人才难以引进,就地取材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管理与运行的需要,形成了落后--人才空位--更落后--人才更空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