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

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

ID:1263942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_第1页
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_第2页
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论》“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六经的实质等问题,在中医学界尚有争议,未成共识。本文仅从文化背景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1.关于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学术界一般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体系直接来源于《素问·热論》。《素问·热论》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

2、。实际上最早记载“三阴三阳”名称的文献并不是《黄帝内经》,而是汉初的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只是到了《黄帝内经》足臂“三阴三阳”十二脉才得以完整,那么马王堆帛书和《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又有什么来源呢?  有人进一步认为《内经》的“六经”与《左传》的“六气”有渊源关系。《左传·昭公元年》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这里的“六气”主要指气候现象。《内经》中的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亦指天地自然的气候。虽然《素问》“七篇大论”将六气与三阴三阳结合在一起,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寒暑燥

3、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将两者结合为:风合厥阴,暑合少阴,湿合太阴,火合少阳,燥合阳明,寒合太阳,幷以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然而“七篇大论”毕竟在《素问》主体篇章之后,这种结合必然是在三阴三阳的名称以及学说形成之后。因此我们认为“六气”并不是“三阴三阳”的直接来源。  我们认为,“三阴三阳”来源于先秦哲学的“一分为二”(阴阳)思想和“一分为三”(三才)思想,而直接导源于《易经》的六爻卦和《易传》的六子卦。殷商时期的“阴阳”文字已经初显阴阳思想的端倪,西周末期以阴阳解释地震等自然现象(见《国语·周语上》),更标志着阴阳学说的成熟。到了春秋战

4、国时代,“一分为三”思想开始出现。如《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出了“三生万物”的观点。汉初《淮南子·天文训》解释说:“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说道家“三生万物”的说法体现了“一分为三”的思想。  而成书于西周前期的《易经》的六爻卦结构无疑是比老子更早的阴阳六分思想的体现。《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均有六爻组成,呈现六位结构。六十四卦中,除乾坤两卦外,每一卦都有阳爻和阴爻,从而形成阴阳交错的布局。其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明确提出"三才"和“三男三女”概念。

5、《说卦传》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画而成卦。”《系辞传》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认为宇宙由天地人三才构成,同时说明了一阴一阳分化为三阴三阳的过程。《易传》作者在分析六十四卦时,采用了上下卦爻位分析法,将一个六爻卦看成两个三爻卦。三爻卦由初中上三爻构成,表示天地人三才;六爻卦的六爻两两一组,也可以分为三种象,其中下两爻为一组,中两爻为一组,上两爻为一组,也表示天地人三才。可见《周易》的卦爻包含着“一分为三”的思想。同时,

6、八卦中的三爻和六十四卦的六爻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各爻从下到上包含着初中末的时间意义和下中上的空间意义,均表示阴阳消长的三个阶段。时间和空间,宇宙(天地)和人生、万事和万物,十分和谐地统一在八卦、六十四卦中。  《说卦传》第十章更明确提出“三男三女”的六子卦学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我们认为“三男三女”是“三阴三阳”的直接源头。“三男三女”提出的“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

7、少女”的名称,是“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命名的基础。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三阴三阳”是作为外、中、里十一经脉的称呼,到《黄帝内经》完成了外、中、里十二经脉的完整称谓。在《周易》中,震、坎、艮三阳卦(三男),其阳爻分别居于下、中、上三位,这与十二脉“三阴三阳”外、中、里格局恰好相同,下、中、上三位分别对应里、中、外三位。马王堆帛书作者直接借用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二阴二阳(即四象)的名称,并创造了“阳明”、“厥阴”两个名称。  目前学术界有学者反对将三阴三阳的源头看成是八卦六爻,认为两者

8、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们认为虽然《内经》没有直接提到卦爻(除《灵枢·九宫八风篇》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