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

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

ID:1265897

大小:500.00 KB

页数:170页

时间:2017-11-09

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_第1页
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_第2页
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_第3页
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_第4页
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三基”题目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础篇《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侯论》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E.陈无择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B.对疾病症状和

2、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都不是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互相转化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

3、阴阳互根互用170基础篇《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侯论》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E.陈无择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症状和体

4、征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都不是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互相转化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A.阴阳交感B

5、.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170基础篇《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侯论》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E.陈无择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6、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都不是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互相转化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7、()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170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互相转化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A.相乘B.相侮C.相生D.子病及母E.母病及子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A.喜B.思C.悲D.恐E.惊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A.相乘B.相侮C.相生D.子病及母E.母病及子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木与土B.火与金C.水与土D.火与土E.火与水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五行相生D.五行相克E.同气相求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

8、互根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E.相互消长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A.水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