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

ID:12665840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_第1页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_第2页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_第3页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_第4页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桂枝汤证的解析及桂枝汤方的拓展应用【摘要】:通过对桂枝汤证解析,整理桂枝汤原方及其加减方在《伤寒》《金匮》中的拓展应用,进一步明确了桂枝汤证和桂枝汤方的应用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关键字】:桂枝汤证,桂枝汤原方,桂枝汤加减方,拓展应用。桂枝汤证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其中第12条、第13条对其详述。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桂枝汤证是第一证,桂枝汤方是第一方。在以后的篇章中,以

2、桂枝汤证衍化的证有很多,以桂枝汤方变化的方也有很多,可以说和柴胡证、柴胡方是并列的两个系统的证、系统的方,而且较柴胡汤证、柴胡汤方更多。故掌握好桂枝汤证和桂枝汤方是学好用好《伤寒》、《金匮》的一个重要基础。桂枝汤证在辩证上是表部的一个虚寒证,但其病理却不是表部病的概念可以完整解释清楚的。桂枝汤证的病机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营主里,卫主外,营卫互根互用,营阴不足,卫阳浮强,故表现为表部的虚寒证。里部营阴不足为根,表部卫阳浮强为外在表现。外感而患虚寒证的患者往往其三部(表、里、半表半里部)平素虚寒,一旦感受外邪,其三部功能就不同程度被邪所抑制,出现以某部表现突出的虚

3、寒证。桂枝汤证就是这样形成以表部表现突出而三部都虚寒的一个证。对于13条历代医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集中了四种观点。第一,成无己,他是第一个全文注释伤寒论的医家,但无深入理解;第二,方有执,他认为13条只是在揭示病名,在证治法上相同,脉证上有所差别,意义无异殊;第三,吴谦,订正了仲景全书,但没有对其加以解释;第四,柯琴,他认为此证是桂枝汤的本证,应以辨证为主,在临床上只要有此证,便可用此方,不必问其是伤寒中风还是杂病,当今人们凿分风寒,而不知辨证,是不正确的。后世医家对此也有诸多评议,认为12条是太阳中风,13条是太阳病,其意思是在说明两个不同的证候。两条文

4、在内容上脉证大同小异,只是13条缺少脉象,13条也被称为是“桂枝四证”。由此可以得出13条是桂枝本证,原文13条既不是12条的简单论述,更不是第13条重出衍文,而是另有深意,其上承第12条太阳中风证主治法,进一步明确了桂枝汤证的概念范畴,从而拓展扩大桂枝汤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桂枝汤方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其主要功效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方不仅适用于太阳中风证,其在《伤寒》《金匮要略》都有很大的拓展应用。下面笔者将就桂枝汤原方及桂枝汤加减方在《伤寒》《金匮要略》中的拓展应用进行分述。一、桂枝汤原方的应用(一)太阳中风证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

5、脉象浮缓,病机营卫不调,即卫阳浮盛,营阴失守。风寒之邪侵袭,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奋起抗邪,趋向于外,故发热、脉浮等。用桂枝汤温经通阳,疏风散寒,敛汗养阴,益脾和胃。(二)太阳病原文第42、44、45、95条,第425条太阳表证仍在,若无汗,脉浮紧,为表实之证,当用麻黄汤。今见“脉浮弱”无论其有汗无汗,均宜桂枝汤。第44条,为太阳表里同病,外有表证,内有不大便之症,此时虽有不大便,但不甚急,治疗原则应先表后里,表解后方可治里,不可颠倒,故宜桂枝汤。第45条为太阳病误下后太阳表证不解,仍以桂枝汤解之。第95条,症见发热汗出,当有轻微恶风脉浮等,证侯尽管不典型,但无

6、明显里热之证,不是里证,仍属表证,当解表邪,故用桂枝汤。(三)杂病原文第53、54条。文中病常自汗出,而无恶寒、头痛、发热等症,则知非为外感,而是杂病。杂病自汗,原因颇多,其中有病在表营卫不和,这种营卫不和的自汗,治当用桂枝汤“复法其汗,营卫和则愈”。第54条亦有汗出,其病机为“营卫不和”,由于卫气开合功能发生障碍,合时阳郁而发热,开时腠疏而汗出,开合失常,故见发热而自汗出,治以桂枝汤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四)伤寒原文第56、57、91条。第56条为伤寒不大便六七日,若小便清白,则是邪在表,阳气太重,因风寒外束于皮毛,肺气因失于肃降,则大肠传导失常,故不大便,于

7、是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表解而里自和。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太阳伤寒发汗后,本应汗出而解,脉静身和。但病人又见“复烦”,此为余邪未尽,治疗再用汗法,但前者已用峻汗,故只需桂枝汤解肌祛风即可,轻度发汗,邪去而不伤正。第91条伤寒误下后表里缓急,伤寒表证当先解表,若使用下法,则为逆治,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后,身疼痛仍在,为表证未罢,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和其表。(五)阳明病欲解时原文第234条、第240条。此两条是太阳向阳明的传变,表现为阳明病的症候,但太阳证仍在,如脉迟,汗出多,微

8、恶寒,此为表未解,应当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