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

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

ID:12674096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_第1页
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_第2页
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_第3页
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_第4页
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且说“三际托空”----南怀瑾说佛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南怀瑾“三际托空”有何难?现在没有上座的,快上座!禅修中由这些作息的细微末节便可看得出来,外行与内行的差别。可见,他们的头发剃了,穿上这件衣服,在这里学了那么久的时间,并不偶然。你们诸位大居士两条腿子跟他们这么一比,就看到他们还真有两下子。他们出家同学们如此用功坐了一整天还不在乎,所以我常说,不管你有道无道,先把双腿坐好,老子有腿,坐它个七天七夜,功夫深了,再配上“般若正观”的道理,绝不白搞的。你看!你们大居士,学问再好,一到了这里坐不到几个钟头,就垮台了。哼!他们连修好几个礼拜,平常也都如此,你们别看我有时把他们讲得这样不成器,那是以严格的标准

2、衡量,毕竟比起你们这一点稀稀松松的业余“功夫”,高明多了。你们好几位都是老学佛的,都快要成“佛油条”啦!什么“三际托空”等理论名相,常常挂在嘴边,也不脸红,什么是三际托空的“三际”?前际、后际、现际。因为你们三际硬是托空不了,现在只好来个方便说明。三际托空本无什么了不起,我们眼睛张开也好,闭上也好,耳朵听也好,不听也好,先把自己乱七八糟的这个意识思想,或任何一个杂乱无章的观念、感觉、知觉等等,在理智上,做个归纳,分成三个阶段。譬如:我现在讲话,执事同学在拉窗帘,这声音听到了,一下便过去了,我们内心的思想念头也是一样,一起即灭,消于无形。然后,后面的声音、思想、念头或者动作尚未呈现

3、,你说现在,现在也早已过去,没有现在,但是刚讲“未来”没有来,却刹那间就来了,而正要说“现在”,现在已溜走了。一切生命的意识现象如流水般,根本分不出过去、现在、未来,——随着都自生自“空”,又何必你刻意去三际托空呢?本来一直就是清清净净的嘛!再者,退一步说,前一个浪头过去了,后一个浪头你轻轻不加作意,自然便挡住了。不让它来,这中间不就是空了吗?三际托空,大家看看!就这么容易,连这最初步的都做不到,还学什么佛呢?你学道家也好,密宗也好,或者念咒、观想、守窍等等,第一个念头过去,第二个念头没来,自自然然把它一切,不费吹灰之力便挡住了,中间不就是空吗?做到这样,就是“三际托空”。但有些

4、人认为三际托空即达于无心境界,即是得了道,这不又熏熏然自误了吗?告诉你,“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不要说你们做不到三际托空,即使做到,都还不是,前途还有九弯十八拐哪!像我听到三际托空,立刻就把前后际切断了,一点都不稀奇,要断就断,这便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有何难处?“吹汤见米”也不差现在时代不同,早就迈进核子太空时代,我们这个“造佛工厂”,更要加速造佛,以前农业时代生活起居,步调较慢,古人可慢慢的磨,现在一切讲究效率,大家必须加紧脚步,不要事事慢半拍,好好加工一下,如果做到三际托空的人,不要老停留在这第六意识暂时变相的清净境界里,自以为外境心不起,是“明心见性”悟道

5、的现象,那就呜呼哀哉!活见你的大头鬼,太对不起自己这番努力的工夫了。千万别误认为我们的第六意识就是心,那你学佛修道连个影子都没有,真正透脱三际之心才是全体之心,你们这里有些知识分子连这道理也不懂,好意思吗?那么经我如此一讲,你们或许心生疑问:“既然真正的三际托空,要真正身心皆空才是,那我们听了一天的三际托空,及其他一些道理,都白费了。”不!没有白费,只要你能够把第六意识稍一切断,那也恭喜你了啦!这等于“吹汤见米”,如同你煮了一锅稀饭,稀的几无一点内容,外面都是饭汤,米在哪里呢?看不见。稀饭端上桌来,热腾腾的,你呼—呼—的吹它一吹,把外面那层浓浓的米汁吹开,碗底倒有几颗米就看清楚了

6、,虽然米粒稀疏无啥分量,但是总算还有一点,也不错啊!可是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道。软修法门大有奥妙“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乃至无量法门。无一不为解脱我们根深蒂固的烦恼而设,我们中国佛教平常所谓的唱念,其中大有奥妙,要唱得好,还真难呢!因此,我告诉本院的同学,大致唱念的基础学会了,我再从关键处点拨一下,你们就懂了。今天我听大家唱香赞,还勉强可以。(师唱):“摩—诃—”这就对了,如此自然而然“心平气和”了嘛!你不要提一个念头穷嘶穷叫而唱,真把握住其中诀窍,显教的唱念其实也就是一大密法,一般学佛的人以为念个咒子才是密宗,真正佛法。佛在世时,

7、他老人家哪里要这一套?这是后世佛法演变成专门的宗教,才逐渐形成这种以诵密咒为修法的形式,乃是一种音声入道的方便法门,而显教的唱念,亦是如此,称为“软修法门”;在林林总总诸修法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法;中国古代一般丛林道场,平常住众至少有好几百人,往往早晨一起来,大家规规矩矩严肃诚敬地依序在佛前一站,那种山林派朴素清纯的唱念,丝毫不带任何花腔技巧,“南—无—哦”一路整个早课唱诵下来,大家内心毫不费力地便统统静下来了,如此日久年深,其中妙处,不可言喻。脑与第六意识我们这个肉体,乃心所变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