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ID:12767140

大小:3.05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18-07-18

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宣峰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工程站前工程HKJX-7标段施工图及相关设计资料;(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3)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验标等;(4)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5)我集团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设备能力。1.2编制范围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工程站前工程HKJX-7标段宣峰岭隧道,起讫里程DK755+453.88~DK757+645,全长2191.12m。1.3设计概况(

2、1)隧道净空面积: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100m2;(2)暗挖隧道均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挖段隧道采用明洞式衬砌结构;隧道浅埋、偏压地段采用加强复合式衬砌。Ⅱ级围岩一般采用曲墙带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地下水发育的Ⅱ级围岩段及Ⅲ~Ⅴ级围岩的衬砌结构采用曲墙带仰拱形式(3)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中隔壁(CD)法、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中隔壁(CD)法或三台阶七步法、Ⅳ级围岩偏压段采用中隔壁(CD)法或三台阶七步法、Ⅳ112级围岩浅埋段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Ⅳ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Ⅲ级围岩浅埋段、偏压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或台阶法、Ⅲ级围岩深埋采用台阶法。

3、2.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宣峰岭隧道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境内,线路自易家坊特大桥引入,隧道全长2191.12m,出口为路基段。2.2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设计时速:350Km/h;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设计坡度: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运输调度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建筑限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建筑限界;轨道结构:CTR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112主要工作内容: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明洞开挖衬砌、水沟电缆槽、防排水、预埋过轨钢管、

4、电缆沟槽、贯通综合接地铜缆及引入等;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主要工作量为:隧道2191.12m/1座。围岩分级及数量见表2.3-1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2表2.3-1围岩分级及长度表围岩级别长度(m)备注Ⅲ400Ⅳ1360Ⅴ431.12表2.3-2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挖运土方m3初期支护2φ25中空注浆锚杆m968973φ42超前导管m4φ108长管棚m126705C30砼喷射砼m334626C25砼喷射砼m3158737φ8钢筋网片t228.68φ22普通砂浆锚杆m876679φ22格栅拱架t460.7410HW175型钢钢架t997.6711I22a工字钢架t371

5、.5812I20a工字钢架t4242.3511213C35防水钢筋砼m350392二次衬砌14防水板加土工布m29338515二衬钢筋t4637.1816仰拱填充C20砼m3153382.4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本隧道进出口均处在山坡处,无拆迁项目、无三电迁改。2.5工程特点2.5.1标准高沪昆高速铁路是国家战略性重大交通工程,以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为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基础设施按满足列车设计速度350km/h的标准建设,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不低于100年,无砟轨道使用寿命不低于60年,规模大、标准高。2.5.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必须妥善处理好施工

6、对环境的影响,隧道弃碴、排水等,必须满足环保要求,避免对地下、地表水、河流、环境造成影响。做好环保、水保工作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2.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本隧道受铺轨工期制约,要求在2011年10月31日施工完成。本隧道难点主要为洞口偏压段施工和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状况,主要有:岩堆、断层带。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3.1自然特征3.1.1地形地貌112隧道位于宜春市袁州区,为山体隧道,山体海拔较高,地势陡峻,表面植被较为发育,表层为粉质粘土,山上水系较发育,表面径流量很大。3.1.2地质进口段丘坡基岩出露,山露基岩为震旦纪晚期老虎塘组(Z21h1)千枚岩、夹片岩

7、,褐灰色、褐色、灰白色,表层为全~强风化。局部地表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dl+el)粉质黏土,厚0~3m。隧道进口处于小型背斜的核部,岩体极为破碎,洞顶及洞壁易坍塌。隧道出口位于第四系残坡积(Q4dl+el)粉质黏土夹细角砾地层,褐黄色,厚8~10m。隧道洞身位于石炭纪早世(C1z)千枚岩、粉砂岩夹灰岩地层中,全~弱风化。千枚岩,全~弱风化,全风化,褐黄色,风化后,岩体呈砂土状;强~弱风化,青灰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300∠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