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ID:1279228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_第1页
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_第2页
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_第3页
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_第4页
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琼州学院本科学年论文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作者:08历史2班程静指导教师:林日举摘要: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关键词:科举制;隋朝;唐朝;发展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始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结束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它对隋唐以后的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隋唐时期是科举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因此从此时科举制的发展状况可以推断出以后其发展方向;通过当时人们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其发展前

2、景。由此可见研究隋唐时期科举制的重要性。本文从隋唐时期不同时间段科举制的不同发展状况着手,讨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选官制度自古就有,可是科举制却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科举制产生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多种多样,可谓五花八门:西周的宗法制度,用人主要依据血缘关系;春秋战国,天下大乱,除血缘关系外,还依靠战功,那些有本事的人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文人谋士则给士大夫当门客,由于此时没有固定的制度,因此当官有很大的随意性;汉武帝时设博学鸿词科,用考试的方式选用人才,开辟了科举制的先河,同时还有举荐等其他方法,

3、如举孝廉;至东汉末年,朝政混乱,考试制度名存实亡,卖官鬻爵风气盛行;三国时期,曹、孙、刘三家唯才是举,选人方式众多却无考试这一种方法;魏晋南北朝,自曹丕起始推九品中正制,只有贵族世家才能做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当时用人制度的写照。这么多的选官制度却没有一个能够推行很久的,因此古老的中国急需一个持久、公平的选官制度。另外,科举制产生还有其现实原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

4、,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产生。科举制度的出现,可谓中古社会政治上的一大变革,这种选拔官吏的方法,多为后世沿袭。这是科举制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贡献。5琼州学院本科学年论文一、隋朝的科举制隋朝是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自公元581年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经历短短三十几个春秋,于公元618年在炀帝杨广手中灭亡。在这三十几年里,隋朝有过暴政、有过和平,有过衰落、有过繁华,有过落后、更有过进步。其中创立科举制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文帝时期科举制的雏形隋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使用的选官制度是对平民十分不公平的九品中正制。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

5、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隋朝建立之初,万事待兴,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的清明和经济的回复。政治方面,“隋文帝要集中中央,首先必须把选举用人之权,从世家大族的手里夺回来。”①而这“选举用人之权”,就是存在已久的九品中正制。其实在北朝后期已有许多明智的人士对

6、当时的门阀制度非常反感。到了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式下令停止了此前“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的州郡中正的选举品第之权,径直称之为“乡官”,且夺取他们的权利,让他们变成闲职。过了十多年,到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文帝直接裁除“乡官”,这就代表着直接废除了存在三百多年(公元219年至公元595年)的、世家大族用来作为政治上垄断工具的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在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同时,还“下令诸州岁贡三人”,后来“又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②这些都说明选拔官僚的制度正在由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演变。文帝时期隋朝出现了科举

7、制的雏形。(二)炀帝时期科举制正式确立由于隋文帝时奠定了科举制的基础,到了炀帝初年,“始建进士科”(《通典·选举典》)5琼州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这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新的选官制度,之后隋炀帝又创建了明经科,科举制渐渐完备起来。进士明经等科,有的虽然是继承以前的经验发展而来,但较注重才华,其次才注重门第。这反映出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势力在进一步削弱,庶族寒门地主势力在逐渐抬头。同时,科举制的出现也标志着封建王权企图集中所有地主阶级力量来加强统治。进士科的设置,对此后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制影响较大。二、唐朝的科举制李唐王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

8、907年灭亡,约三百年之久,历21位皇帝(含武则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