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

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

ID:12806309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9

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_第1页
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_第2页
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_第3页
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_第4页
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凌雁心理健康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姓名:王凌雁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化肥厂学校电话:13939321486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化肥厂学校王凌雁电话:13939321486案例背景:去年暑假开学后,我校从农村转过来一大批学生,由于路途遥远,大都需要住校。转入我校之前,他们大都在家里的村办学校上学,父母一般都是普通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他们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父母把他们送到了城市,就这样,他们带着父母殷切的希望来到了我们学校。刚转入我校时,他们对这个新环境有些不太习惯。在这里,没有农村的无拘无束,有的全是规章制度、文明礼仪,令他们既新鲜又好奇,最多

2、的还是不习惯。教惯了我们以前的孩子,对于他们的格格不入,不论是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我们从心灵上接近他们,让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改掉以前的小毛病、坏习惯,尽快的与我们的步调一致起来。一个学期过去,大部分同学真的有了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改变:见了老师,他们会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主动打招呼;不再乱花零钱,乱扔垃圾,见到垃圾还会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箱;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真正融入到了化肥厂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彼此都熟悉了许多,大部分同学的情况我也掌握的差不多了,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改变至今令我难忘————基本情况:李岩,男,今年10岁,四年级学生,调皮淘

3、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的攻击。但据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具体表现:1、行为反常,上课违纪,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3、上课经常傻笑、讲话、睡觉、看课外书,严重影响教学秩序。4、经常打人、骂人,欺负弱小同学,常常

4、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与同学发生冲突。5、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成绩全班最差。6、常常私自离开学校到网吧上网打游戏。家庭情况:李岩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他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在学校住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就到操场玩,直到打饭铃敲响。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李岩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父亲的爱护,

5、使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采取的措施:(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在课堂内注意多表扬,不“语罚”,有意识地给他创造一些锻炼能力,培养她自信的机会。可以让他做小卫生员,负责检查班级同学的个人卫生,有时可让他帮着收发本子等。在这样的工作中,给他创造展示自己,跟同学交往的机会。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就给他买,雨天借给他雨具,天冷提醒他添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比较活泼的孩子和他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

6、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朋友的方式平等地对待他,帮他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树立自信。(2)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3)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

7、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4)要重视解决班里存在的恃强凌弱现象。一方面老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全班同学一起找一找班里存在的各种欺负现象,并从受欺负者、欺负者和旁观者的角度讨论这样一些问题:受到欺负的感受怎样、受到欺负的后果是什么、自己受到欺负应该怎么做等。这样一来,既让欺负的学生能换位思考,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也有利于改善受欺负者的消极自我概念。另一方面,老师要采取观察、访谈、现场教育等有效措施对班里恃强凌弱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5) 要帮助李岩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教会他掌握一些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