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ID:12851697

大小:3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9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_第1页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_第2页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_第3页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_第4页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2002年第2期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67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张青锁,赵承勇(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河南郑州450006)摘要: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境内以采空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总结了林州市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关键词: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形差异显着,区域性深大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岩体破碎,人类集中活动频繁.受地质环境,水文,气象及人类采矿影响,境内以采空塌陷,滑坡

2、,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河南省及全国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l地质环境1.1地形地貌林州市地处山区,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总地势为西高东低.境内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4种类型.中山分布在市境西部,呈北东一南西延伸,属太行山山脉,境内最高海拔1632m;低山分布在市境南部和北部;丘陵分布在市境东部;在山地和丘陵之间分布着盆地和谷地.1.2气象与水文特征林州市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气候,受地貌条件影响,形成独特的山区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据1986至2000年6月资料统计,年平均日照为2146.5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3.7

3、℃.多年平均降水量659.4mm,年最大降水量为1081.Omm(1982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65.2mm(1997年).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8两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5.5%.最大24小时降水量248.9mm(1996年8月4日),最大1小时降水量71.7mm(1989年7月21日),最大30分钟降水量68.4mm(1996年8月4日),最大10分钟降水量19.7mm(1999年6月7日).林州市水源缺乏.属海河流域的卫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河流,除浊漳河水源较充沛外,其于均属季节性河流.林州市境内有中型水库三座: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石门水库.小型水库3

4、0余座.1.3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宇登封群(JD)片麻岩,中元古界汝阳群(R)石英岩状砂岩,寒武系(∈),奥陶系(0),石炭系(C)灰岩,二叠系(P)石英砂岩,第四系(Q)砂砾石层和亚粘土,68河南地质情报2002年第2期亚砂土.局部有燕山期岩浆岩出露.境内以NNE向和NWW向两组断裂构造为主体,构成林州地区的构造格架.NNE向的林州大断裂和大乌山一道子岭断裂带,NWW的姚村一河顺和南寨一老爷顶断裂带,构成林州盆地的”边框”.本区褶皱构造线为近南北走向,整体为一宽缓的大型复式背斜,即任村一上八里(辉县市)复式背斜.北部入河北省,南部被焦作一商丘深断裂所截,长约130km,

5、轴向1~1,微向北倾伏.核部由太古宇登封群组成.1.4新构造活动与地震位于华北地台中部的林州地区,自太古宙以来,沉积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倾角一般在5.~1间,表明区内的构造运动是以升降运动为主体,具有地台区典型构造特征.在地震区划中,市区西部林州大断裂以西的基岩山区,地震烈度为Ⅵ度,中,东部的盆地,丘陵地区,地震烈度为VⅡ度.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林州市为全省四小震群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损失较为严重.1.5岩土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境内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的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大体可分为两个区,五个工程地质岩组(见表1).表1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划分表工程地质区工程地质岩组岩性特征备注山间盆地

6、黄土粘性土单层土体第四系坡一洪积黄土,士体结构均一,具中等湿陷工程地质岩区性.中厚层稀裂状坚硬岩溶化寒武,奥陶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白云岩,岩体完整灰岩组中厚层状结构,致密抗风化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太行山断块中厚层稀裂状石英砂岩组中元古界汝阳群,石英岩状砂岩,岩体层状结构,抗中低山岩溶风化强度不均抗风化能力亦不均.化工程地质太古宇登封群片麻岩组,具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区育,抗压强度具各向异性,抗风化能力弱.块状较软强风化片麻岩组碎裂状较软强风化闪长岩宽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较软抗风化能力较组弱,易风化1.6水文地质特征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貌,构造,地层岩性的控制,地下水主要分三类:岩

7、溶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水.地下水主要补给途径为大气降水.林州市西部山区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为迳流区,东部为排泄区.在补给区内,除盆地及山间沟谷洼地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外,其余多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裸露区.受构造影响,灰岩破碎,裂隙岩溶发育,为降水入渗补给岩溶水提供了良好通道.地下水主要排泄途径为泉水溢出,人工开采,矿坑排水和径流排泄.1.7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2002年第2期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6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