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

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

ID:1291332

大小:25.4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09

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_第1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_第2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_第3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_第4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目:文化地理与中国古代文学作业姓名:吴选娟学院:文学院年级:09级3班学号:200902340336古代文学作品中地理形象之“五岳”的文学价值———民族心理的写照(吴选娟文学院09级3班200902340336)【摘要】:“五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着不同阶段的演变,在此期间“五岳”所指内容也曾有所差异,但政权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终究有了定论,即现今的“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之总称。事实上,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把“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来写的是很少的,反而,“五岳”的这种整体性更多地以政权的某种形式确定了下来。而笔者今天有意将“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从文学作品中抽取出来

2、来研究它的文学价值,就是因为它的发展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特定时代的国民的心理需求及审美取向。从这点看,它的文学价值或者其它价值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成长轨迹。【关键词】:地理形象“五岳”文学价值“五岳”从一出现就以一种太过强势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并且这种存在是与生存、命运息息相关的,容不得人不重视。从皇帝,文人士大夫到平头老百姓,都不敢轻易疏忽,这种视之为“天”的现象,正是古人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或说是需求。而历经千百年,现在我们谈到“五岳”,内心也还有某种向往与激动,就是少了当时古人的痴迷与崇拜,却多了几分铜臭味,这难道又不是现阶段人们浮躁

3、且过于注重物质而带来的不安的写照吗?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都各自在对待“五岳”的态度上找着了结合点。一、民族心理之求安——传统文化下“权”的笼罩。(一)山岳崇拜下的“神权”由于古代生产力太过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就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某些食品或用具上的满足看成是自然神的作用,而面对自然的某些灾害,特别是当时人们无法解释或明白的,例如“刮风、下雨、打雷”认为是神在发怒。他们就是在这种或喜或悲的情绪中表达着对自然神的崇拜与敬畏。正是在这种对自然的崇拜的前提下,进而发展到后来的“山岳崇拜”,更是使人对神及神权的崇拜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这种崇拜是古人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与向往,还不

4、如说是人们寄托对自然的精神和心理的祈求[1],是“神权”笼罩之下的对自然甚至山岳的无条件顺从。(二)政治功用下的“皇权”上至皇帝、文人士大夫,下至普通老百姓都那么热衷于祭祀山岳,除了上述对自然的“无边神力”的敬畏外,笔者认为“皇权”的政治功用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的形成甚至是成为一种定制。不能说所有皇帝都是愚昧无知的,但为什么各朝统治者都那么重视对山岳的祭拜,甚至还专门封了山神,使原本只是民间的行为得到合法化?那就只能说聪明的统治者正是利用了百姓的“求安、求存”的心理,将百姓对“神”的敬畏之情转移到自己的统治上来,以便于管理与统治,从这一目的来说,这不能不算一个“高招”。同

5、时对山岳进行“封禅制度”[2],对内显示的是“皇权”的合法性,是受山神之指派来管理人间的,对外“五岳”则代表着中国的山河社稷,代表着华夏疆域的变更。至此,统治者用自己的方式将“皇权”建立在“神权”的牢固基础上,实现着皇权与神权共同作用的用于统治的目的。不管是“神权”下的主动迎合与顺从,还是“皇权”下的无奈选择与被动服从,都共同反映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担忧与不安,不同的是统治者知道利用这一点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包括后来的“五行说”或是“佛道理论”在“五岳”中的广泛应用都只是政治手段的一部分,而百姓们则指望这种“信仰”来安度一生。读者可以批判古人的愚昧无知,

6、但在那时的环境下,能够有一种精神的支撑未必对他们不是件好事。如果说“五岳”对古人而言是建立在对生存状态上的“精神”的救赎的话,那么同样是从古代作品中分离出来的“五岳”形象,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更多的意味着“财富”,有可能是物质财富,也有可能是精神财富,但精神财富也会被人们想方设法的转化为物质财富。从这一点看,这也无不反映着当今现代文明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与审美取舍。一、民族心理之求富——现代文明下“钱”的收买(一)前人提供的旅游“平台”时下,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气,人人都在谈旅游,也在做着旅游,可真正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的甚少。好像去哪里都差不多,看到的差不多,听到的也差不

7、多,都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家在各色景观中“洗牌”,节奏由不得你慢下来,来不及细细品味那里的历史积淀,也来不及慢慢研磨某首诗或古物,更多的是在成群结队的游人里匆匆留下一些缩影的照片,那大概算是没有白来一场的证据,说欣赏太奢侈。在这一点上,今人似乎没有了古人的悠闲与勇气,古人游山无需“门票”,也没有如此的喧嚣,他们凭着自己的意愿上山来或隐居或吟诗作赋,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洗涤。也正是那些自然景致与前人留下的历史遗迹,成了今人愿意再次瞻仰的对象,它让我们有了近一步接近古人生活或生存的心理真相的可能,从这一点看,它的价值应该是现实的并且无法估计的。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