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分析及处理

接触器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分析及处理

ID:12918926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接触器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分析及处理_第1页
接触器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分析及处理_第2页
接触器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分析及处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接触器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分析及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接触器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分析及处理传统交流接触器应该是一种很可靠的电器,但使用中也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本文针对国内使用已达到IEC标准的产品,出现不能可靠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用扩大线圈工作电压范围的方法,设计高可靠的交流接触器,并简介其设计要点。关键词宽电压工作高可靠接触器传统接触器在使用中常发生线圈烧坏、触头粘接、铁芯发响(三大顽症)。产生的原因有产品本身的原因,也有使用及电网供电方面的原因。如何提高传统接触器的设计制造水平,满足在电网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时,仍能可靠工作是本文论述的目的。为了设计并制造高质量的接触器,首先必须弄清

2、楚传统接触器产生三大故障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  1.铁芯发响:  究其原因,是交流电磁铁在电流过零时,吸力减少到小于反力时,铁芯吸合不牢,当铁芯极面不平时,就会产生噪声,这就是铁芯发响。在制造厂发响的铁芯是不会出厂的,尽管标准规定距离1m处,噪声不得超过40分贝,但出厂的标准往往是靠人工手感来判定,超过“微麻”就判不合格,目前用手感测铁芯是否合格,应该说是较严的。当然不是一个科学的标准,但是在生产车间环境噪声较高,使用分贝仪测试鉴别的方法也有不便。当手感出现分岐时,有事先存放的样品作为判据。在生产厂减少噪声的方法,将铁芯铆牢、磨平,达到要求即可。在使用中,出现噪声

3、而停止使用的情况大致有:  1)极面有污垢物(如铁芯生锈、油污垢);  2)分磁环断;  3)有异物落在极面上(如细小固态颗粒)它们都会使铁芯产生较强的噪声。  2.线圈烧坏的原因较多:  2.1设计裕度不够:  2.1.1漆包线的选用不当:为了降低成本,选用耐温130℃以下的漆包线。甚至选用油性漆包线。  2.1.2线圈温升:设计一般要求60K以下,高强度聚脂漆包线的耐热一般选用155℃,有的设计人员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线圈匝数,提高线圈温升至70K~80K有的甚至达到90K,使线圈漆包线长期处在高温下工作,降低了线圈绝缘强度。  2.1.3吸力、反力配合不完好:电压

4、低时,吸合困难,动作时间长,线圈承受起动大电流的时间增加,更加使线圈发热电阻增大,又驱使吸力更明显欠缺,吸合更加困难,直至不能吸合。线圈在空心电抗下工作,线圈电流大很快会烧坏。  2.1.4产品工作电压范围不够宽,电压低于85%可能出现热态不能吸合,电压高于110%时,线圈过热烧坏。  2.2生产过程中控制不严或失控:  2.2.1进厂检验不严:漆包线漆膜不匀,局部露裸线存在针孔超标。  2.2.2线圈绕制工艺存在缺陷,无涨力控制或控制不当;绕制线圈时,控制绕线涨力,是确保线圈不至绕制太松,更不要太紧,使漆包线拉长,造成绝缘耐压降低。  2.3.使用中的相关问题: 

5、 2.3.1控制线圈的电源:由变压器供电时,变压器输出的电压,达不到额定电压Us的要求值;电压过高超过标准规定。  2.3.2控制线圈电压选用的影响:Us有380V、220V、110V直至12V可供选用,选用的一般原则:a、Us不宜太高,能用110V不应选用380V,因为高电压匝数多,分断时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损坏线圈绝缘,电压高的线圈,用漆包线更细一些,细的漆包线绕制时涨力控制稍有偏差会使线圈产生层间、匝间绝缘强度的降低。b、Us也不宜太低,能用48V的不宜选12V,因为当电压低于20V时,触头接通有时会出现接触不可靠。低电压线径较粗,漆包线不会产生拉伸变细,但过

6、粗的线径不便于绕制,尤其是大容量(250A)以上的接触器,最好不选用Us低于110V的电压值。  3.触头熔焊产生的原因:  3.1设计选材不合理:  有的设计人员,认为纯银触头在25A的电路中耐磨性能不如含银量低的AgNi10,通过实践证明AgNi20在32A电路中,也有较好的耐电磨损性能,为了节约用银,有的企业技术人员选用含银量低的AgCdo15触头,降低了产品性能。  3.2生产过程中控制不严或失控:  3.2.1进厂检验不能控制触头质量:触头制造材料、工艺或成份产生偏差,致使抗熔焊性降低;  3.2.2为确保触头焊接质量,对于焊接的工艺参数:电流、时间、压力

7、等一定要严加控制,否则会造成触头焊接不良。  3.2.3动触头焊接:因有两个触点,先焊点的热量,会影响后焊点的焊接质量,保证后焊点焊接强度的工艺措施尤为重要。  3.3使用中的相关问题:  3.3.1控制线路中的故障(如线圈电路中,常闭触头超程小、振动时,触头时通时断)  3.3.2正、反向控制电路设计未考虑换接时的燃弧时间(尤其是连续具有反接制动、能耗制动的重任务工作,灭弧室温升过高,灭弧时间会延长。),或由于使用者片面追求快速,将转换延时单元弃用,而造成电弧短路,使触头烧蚀严重直至熔焊而不能分开。  3.3.3由于接线原因,造成接线处温升过高:过高的热量传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