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

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

ID:12986305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0

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_第1页
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_第2页
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_第3页
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_第4页
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沈琮《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2008年第1期总第202期齐鲁学刊QILUJOURNALNo.1GeneralNo.202沈《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及其戏剧史意义刘召明(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沈璨的《博笑记》杂剧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与主题表现方面体现出了可贵的民1’4立场

2、,而且剧本体制灵活多变,叙事结构力求精巧;剧作语言通俗本色,曲词宾白相生相偕;搬演手段丰富新颖,舞台表现力求多样,充分展示了杂剧作为舞台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联系明中期以来杂剧创作文人化,案头化倾向加剧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沈碌《博笑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晚明杂剧文人化与案头化发展大潮中的一股逆流;同时,它也代表了当时杂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关键词:沈璨;《博笑记》;艺术成就;戏剧史意义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08)01—0123—04《博笑记》是沈

3、塬戏剧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代表其一生剧作水平的巅峰之作.在明杂剧逐步雅化的过程中,《博笑记》呈现出了向杂剧艺术的舞台本体性复归的趋向,成为杂剧文人化与案头化发展大潮中的一股逆流,而且代表了当时杂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并由此奠定了其在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博笑记》的艺术成就在明杂剧史上,《博笑记》是一部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剧作,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民间视角:世俗化,平民化与喜剧化一是题材的世俗化.明中叶后,杂剧创作大多描写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或文人诗酒宴集的雅隽风流,沈琛《博笑记》却把

4、笔触转向了社会底层.剧作多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世俗化的题材,选取那些令人可喜可怪,可叹可怜的时事传闻,从而在解颐博笑中寓庄于谐,达到讽劝世人的目的.《博笑记》中的十一个故事可概括为:手足兄弟分财不公,骨肉相残的家庭悲剧;市井骗子预设圈套,诈人钱财的世相写真;佛僧道士贪财好色,终得惩罚的神圣毁灭;市侩小人当面交心,暗藏杀机的报应说法;嗜睡官宦无所事事,相对赛睡的官场现形;邪心妇人标榜贞操,终遭吞噬的个人悲剧.还有痴心举人终得佳丽,狩猎少年英雄救美,面具商人无意得妇,践诺农夫终得善报的民间传奇.这些故事的民间性,现实性很强,贴近

5、百姓生活,比起文人化的杂剧作品,作者的创作视角更为平民化和世俗化.二是角色的平民化.与剧作题材的世俗化相应,沈璨《博笑记》把目光投向了生活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其中有书生,乡宦,和尚,道士,村男,村妇,小贩,船夫,小偷,骗子,戏子,强盗等等.如此众多且令人耳目一新的小人物群像,在明代戏剧中实不多见.作品写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悲欢离合,写他们为生计奔波劳碌的落魄情状,写他们的愿望与追求,真正地体现了作者创作的平民视角.如此多的小人物现身舞台,在剧场史上也颇值得重视.我们从作者对人物出场的提示也可以看出,作者是着意于塑造这些小人物

6、的.如安处善出场时”扮农夫背谷上”,面具商人”撑伞,挑脸子上”,假扮活佛事中”末,小生扮村男,老旦扮村妇上”等.可以推知,这些提示都是作者专门为表现小人物形象而刻意设计的,对于展现剧中人物身份地位,丰富舞台人物形象,贴近剧场观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主题的喜剧化.从内容与表现形式来看,《博笑记》无疑是一部喜剧集.沈璨本人曾直言:”未必谈言微中,解颐亦白忘劳.”剧名题为”博笑”,也可看出作者是要人们在劳作之余,闲暇之时,通过开心一笑,消除白日忙碌的疲劳.从作品内容的性质来看,主要以讽刺喜剧为主,歌颂型喜剧与讽刺,歌颂兼有

7、型喜剧比重较小[1],而且作者更多地是以反面角色最终得到恶报为结局.如卖嫂者己妻反被卖;利用妻子敲诈者,妻子跟人私奔;标榜坚贞者,开门即被老虎吞噬;收稿日期:2007—02—13作者简介:刘召明(1970一),男,山东博兴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山东财政学院人文艺术系副教授.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0411033);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701041C).123联合串戏小旦敲诈道人者,终落法网;信誓旦旦交心者,死于对方的毒药和利刃;劫财劫色者,反被豺狼咬死等等.从这一点上看

8、,作者又有奉劝世人向善的意图.”事事献嘲,语语排调”,”颇多讽劝,不仅意在解颐而已”[2](P721).在使观众“靡不仰面绝缨,掀髯抚掌”[3](P172)的同时,也启示他们检点自己的行为,反省做人的道理.这种喜剧风格的杂剧既不像徐复祚《一文钱》那样专主讽刺,也不像康海《中山狼》那样寓意深刻,但其讽劝的效果无疑更胜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