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ID:13003836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0

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弘扬孝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摘要:百善孝为先,孝道,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孝道,弘扬孝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对于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孝道缺失”的现象,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变得更加的具有现实意义。博山,这片被孝文化植根的土壤,必定会孕育着我们这一代一代的“孝乡人”,不断地弘扬孝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关键词:孝文化;和谐社会;缺失;重建博山,地处鲁中山区北部,曾为东夷先民衍生之地,齐界鲁疆裂分于此,“阳者为鲁,阴者为齐”,是华夏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民间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在淄博世代相传,妇孺皆知,勤劳

2、、善良、孝敬老人的劳动妇女形象永驻人间。相传在晋代以前,“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至孝,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屋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成河,坏其居宅,故名‘笼水。’”(晋朝郭缘生《述征记》)。这里的“笼水”,就是指的孝妇河,它源于坐落于博山区神头的颜文姜祠内的灵泉,是淄博文化的瑰宝,仅淄博市境内流程就达77公里。横穿博山、淄川,经张店,绕周村,入桓台马踏湖,后经博兴,广饶等地入小清河,注入渤海,全长117公里。像世界上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一样,她也哺育了繁荣与昌盛,是非常宝贵的城市

3、资源,她滋润着两岸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被誉为我市的“母亲河”。颜文姜所体现的孝文化,在我市乃至全省都是独树一帜的。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民俗文化。一、孝文化的内涵1.什么是“孝”孝,本生于血缘亲情之爱。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最根本,最首要的,莫过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姊与弟妹的关系,故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说。孝,主要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与养。孝的概念形成于西周时期,由于西周以血缘宗法立国,因而孝道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孝亦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首先,孝的基本要求在于继承父志。其次,孝

4、顺以礼为准则。第三,孝是仁德的根本,“亲情之爱”即孝道。第四,孝是为政的根本。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人伦之基,事业之本。汉司马迁曾言:“且父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颂”。这就把修身、齐家、治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孝是中国封建道德的核心。2.什么是孝文化孝文化是指孝行为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的体现。孝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孝文化。孝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应,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孝文化包含经典孝文化和民俗孝文化。所谓经

5、典孝文化,即中国传统的儒家孝文化,包括:孝与仁,孝与义,孝与礼,孝与信,孝与忠。《孝经》是孝文化的经典著作。所谓民俗文化,是指孝行为在民间的风俗习惯,如赡养老人等。二、弘扬孝文化的重大意义孝文化就是道德文化,也就是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团结互助、爱国爱家等诸多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上古时期五帝之中的舜帝,不仅在孝行为上树立了典范,而且还要求人们按照“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义办事。孔子最早提出了“仁”的道德原则,而“孝弟”则是“仁”的根本,足见他对血缘关系上的常有道德标准的高度重视。墨子的

6、“慈孝”,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程朱理学的“存理灭欲”,孙中山的主张恢复“中国固有的道德”等,都是孝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与传承。我们现在提倡和发扬孝文化,并不是复制旧道统,而应该赋予新的意义和内容,应该从旧的封建宗德等级制中解放出来。孝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就是“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的具体内容。把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和人格魅力的民族文化瑰宝发掘出来,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三、当今社会出现孝文化缺失现象1

7、.家庭孝道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的课堂,并会伴随成长的整个过程,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孩子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地学会怎样去适应社会。然而,有些家长轻视对孩子孝道的教育,使“孝”植根于孩子的心灵之外,不可避免的造成孝文化意识淡薄,孝道缺失的行为。2.学校孝道教育的缺失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对于孝文化这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从而错过了在孩子心灵中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最好的时期。在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如今的高等学校也往往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虽然智育是衡量人发展

8、的重要因素,但品德考核并不列入高考范围。升学率、就业率是衡量学校的重要标准,德育往往被忽视。功利主义把教育理想扭曲为应试或专业教育,孝文化的教育被现实主义的教育所取代。3.青少年中普遍缺乏孝道行为《成都商报》今年3月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