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

《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

ID:13128203

大小:3.7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7-20

《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_第1页
《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_第2页
《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_第3页
《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_第4页
《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成宫醴泉铭》临摹分析     本文转自中国西泠网论坛,半两金石先生著述,本博深感先生高论,特全文转载至此,与大家一块学习!原文链接:http://bbs.xlys1904.com/thread-106286-1-1.html    开篇声明:本文对《九成宫》所做临摹分析仅为一家之言。不妥及不完善处,权当抛砖引玉,还望各位网友多多指点、多多填充。本文最终目的是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关于《九成宫醴泉铭》一帖,本文的重点将放在对于本帖的临摹的分析上,有关它丰富的背景资料当然很重要,但

2、由于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暂且略去。      无论是对《九成宫醴泉铭》一帖还是对于其它的经典法帖而言,我们在临习之时,都要解决临摹中“像”的问题。古人说的好,对于一本字帖的学习总要经历一个从“像”到“不像”,再由“不像”到“像”的过程。    作为临摹的初级阶段,我们面对字帖临习之时,当然要做到越像越好,也就是越和字帖接近越好。为了达到这个“像”的目标,我们在临习时对于法帖的基本特点要有一个总体的概括,以便做到胸中有丘壑,做到能够概览全局。更进一步的讲,同为唐楷碑刻,就《九成宫》而言,为何它是《九成宫》而不是《颜勤礼》

3、、不是《雁塔圣教序》?这个问题深入下去就关系到一本法帖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当然,这也是本文的立论之本。就这个问题,本文将对它进行进一步阐释。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颜勤礼碑》       对于法帖临摹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我们可以作以下探讨,所谓法帖临摹的共性即对于任何法帖的临摹都可分为“笔法、字法和章法”三块内容进行分析;而有关法帖临摹的个性就是任何一本字帖都有它本身的特色可供临习者进行深度挖掘。有了这个道理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九成宫》字帖作出以下的临摹分析的框架:《九成宫》中的一笔、

4、一字和整体中的一个局部   1.关于《九成宫》的笔法     1.1《九成宫》笔法中的“斜切”     1.2《九成宫》笔法中的“隶意”     1.3《九成宫》笔法中的“钩的内涵”和“点的异化”    2.关于《九成宫》的字法     2.1《九成宫》字法中的“字的形态”及“右扬之势”     2.2《九成宫》字法中的“造险”     2.3《九成宫》字法中奇妙的“搭接”   3.关于《九成宫》的章法     3.1人靠衣服马靠鞍:关于临摹的“装扮”问题     3.2透过刀锋看笔锋:临摹《九成宫》的“装扮”问题  

5、         第一招第一式:《九成宫》笔法中的“斜切”      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说书学一道长路漫漫,但走好书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却是十分关键。第一步太难,往往会影响学习者以后持之以恒的兴趣,所以本文从《九成宫》临摹的基本出发,将此帖笔法中的“斜切”作为临摹技法中的第一节。      古人称欧阳询楷书“森森焉若武库矛戟”,这句话除了指欧体楷书结字较险以外,就是指欧体楷书的笔法着实不够含蓄了(当然,这里没有贬义之意)。而欧楷笔法中的“斜切”是欧阳询达到

6、这种效果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家,他在年轻时代受到北朝书法的影响很大,而北朝书法以险劲为主,以致欧阳询在入唐后的书法仍然保留了这一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欧体楷书中的“斜切”笔法就是对北朝书法笔法的一种发展,它使北朝的笔法更为含蓄和内敛化。当然,相对中唐和晚唐的楷书书家的字体来讲,欧阳询的楷书可以用锋芒毕露来形容。    再回到本文中来,所谓《九成宫》中的“斜切”,是指《九成宫》笔法中的“起笔式”中的一种。《九成宫》中的“起笔式”和其他同类唐楷法帖中的起笔有很大的不同,在这其中欧体笔法中的“斜切”

7、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就体现了《九成宫》一帖笔法的特色。具体讲来,欧体中笔法中的“斜切”可以分为横势的“斜切”和竖势的“斜切”,如图所示:                                 横势的“斜切”竖势的“斜切”     那具体到“斜切”的运笔是如何进行的呢?虽然上文把“斜切”分为两种方式,但横势的“斜切”和竖势的“斜切”其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但是,就“斜切”的运笔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毛笔凌空入纸斜势;其二是毛笔纸面斜上方逆锋入纸,如图所示: 第二式:《九成宫》中的“隶意” 

8、      欧阳询为有唐一代书法大家,从他现存的资料来看,他擅长多种书体,其中包括行书、楷书、篆书、隶书等。在这其中他的个性化的楷书尤为后世称道。欧阳询楷书的大成,除了归根于他对楷书书体自身的勤奋钻研外,他对隶书的研习也功不可没。换句话来讲,他对隶书的研习对他的楷书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隶书作品现存《房彦谦碑》,如图所示)。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