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ID:13326810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_第1页
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_第2页
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_第3页
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张锐《人民日报》(2010年01月15日07版)  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和新兴领域。它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既要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又要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既要重视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又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自然,自觉保护环境。近年来,我国生态伦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其中的一些前沿问题引起

2、广泛关注。  人类中心论与反人类中心论问题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随着人类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呈现新的特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生态危机日益加深,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迫切需要。生态伦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人类中心论与反人类中心论之争则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人类中心论与反人类中心论之争的实质,是以什么为标准和参照系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中心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展的

3、目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满足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反人类中心论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味满足自身的欲望和需要,而不顾自然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结果。因此,反人类中心论反对以人的利益和需要为中心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主张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与人类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提倡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极端的反人类中心论者甚至主张停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放弃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  人类中心论与反人类中心论各有合理性,但也都有片面性,需要辩证地

4、加以认识和对待。我们无疑应该反对狭隘的人类中心论,避免单纯从人类自身利益和需要出发来认识和改造自然,而应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注重维持生态平衡和整个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应认识到,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具有伦理道德观念和理性思维的主体,生态伦理学规则的制订和执行都应由人类自身来承担,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没有这种意识和行动;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这么做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还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从这种广义的人类中心论立场出发,放弃人类

5、在生态伦理学问题上的主体地位和责任,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停止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停止发展工业和科学技术,则不但生态伦理学本身将失去依据,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将成为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问题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产生,从根源上说,与西方理性主义和工业文明的不当发展直接相关。在反思这一根源的同时,一些学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与当前提倡的生态伦理学观念存在诸多相近或相似之处。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尽管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境

6、界,但也显示出我国古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和实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追求,要求人类关爱天地万物;道家认为,人类不能干涉世间万物的发展,而应顺应和效法自然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式,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教强调世界上万事万物和人都是平等的,劝导人们“爱物厚生”、慈悲为怀,其实也是“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一种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增强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也有重要启示意义,是构建现代生态伦理学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  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一些不

7、科学的、消极保守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现代生态伦理学主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建立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基础上的;而我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顺天”、“无为”的消极态度,忽视了改造自然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伦理色彩,存在用道德化的自然规律压制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倾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因此,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我们必须辩证看待,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生态伦理学的本土化问题  生态伦理学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理论界开始关注和研究生态伦理学问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译介西方各种生态伦理学理论成为国内相关研究的热点和主流。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逐渐认识到,我国具有自己的独特国情,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并不完全适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