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

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

ID:1333354

大小:66.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11-10

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_第1页
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_第2页
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_第3页
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_第4页
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_第5页
资源描述:

《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瑜伽欢乐道歌——吉祥如意悦音》(1)——索达吉堪布2017.03.07第104次UC开示今天我们讲法王如意宝的《瑜伽欢乐道歌》。先给大家念这个传承。1987年的时候,法王前往五台山,当时大概有一万多在家人和出家人在一起发愿。主要来自藏地各个地方,包括青海、拉萨、四川,四川甘孜州的比较多,我们佛学院除了极少数的修行者以外,基本上都去朝五台山了。东台顶有一个那罗延窟,法王就是在那个山洞里面造的《文殊静修仪轨》。当时在东台顶传《文殊大圆满》,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都待在东台顶。我们跟随的这些弟子,每个人都是在地上扎帐篷,有时候风吹得特别厉害,听法回

2、来的时候,帐篷都被风吹走了,有些被吹烂了。当时五台山有好多好多牦牛,那些牦牛会自己钻进帐篷吃东西,所以有时候我们一边听《文殊大圆满》,一边担心家里会不会出现一些情况,会一直担忧,当时也有这种情况。那个时候法王每天都讲课、灌顶,特别快乐,上师如意宝的心情也非常非常好。当时跟随他的大概接近五百个人吧,大家的心情也特别好。我们刚到五台山的时候,来的人特别多,可能引起了上面的25关注,就有好多不方便。后来法王灌了一些顶,念了《普贤行愿品》之后,大家就各自分散。五台山有好多好多的山谷,就各自躲到山谷里面去了。法王说:你们先大概躲一个月左右,然后再出

3、来,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后来基本没事的时候,大家又各自出来一起到东台顶、善财洞、还有清凉寺,在那里发愿,总共呆了一百天。法王如意宝当时在五台山——好像后面的文字里面不是很明显,但我记得清楚,当时应该是在东台顶住吧。上师如意宝那样的修行者,有时候显现上也生起厌离心,觉得整个世间众生特别刚强难化。前两天我们讲了《厌世歌》,法王好像生起了一种厌世心。其实修行人生起的厌世心,跟世间人的绝望、失望、厌离心完全是不同的。修行者的厌离心跟解脱有关系,世间人的厌离完全跟解脱背道而驰。那么今天我们是讲欢乐歌,世间人的欢乐跟修行者的欢乐在有些方面也不一定相

4、同。作为修行者,他看得比较远、站得比较高,再加上一些思维理念,尤其是价值观与世间人不同。世间人追求的这些快乐和感受,大多数都是有漏的快乐,是身体感官的觉受;而大成就者的欢乐,是长远的利益众生、依止善知识、获得佛法,完全的一个世间人,尤其是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不一定有这种快乐之感。所以希望我们有些人,信仰方面,可能以前并不是特别深入,以后应该通过学习,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自己的信仰和分别念进行作战,不要始终认为自己的分别念特别正确,或者说认为自己从小养成的习惯是正量、是合理的,这种分别念可能会耽误我们很多重要的事情。25今天我们简单学一下上师如

5、意宝的心路历程——《瑜伽欢乐道歌》。瑜伽,就是修行人吧,作为一个修行人,他心里产生的欢快、悟道或者修道之歌,叫吉祥如意悦音。这个道歌听到之后,我们相续当中很多的痛苦自然而然可以消除。现在的很多人特别痛苦,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有些人认为“我出了家应该很快乐的”,但实际上我看到有些出家人也不快乐,当然也有些出家人很快乐——但是太快乐也不太好,对吧?有些在家人为什么不快乐呢,主要是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有时候跟不上;再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没什么用——其实我觉得用应该是有用的,至少你还能吃饭。很多人觉得自己没用,特别自卑。所以现

6、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跟上个世纪人的生活状况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看,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应该有一定的进步,但人们内心的快乐、内心的品质,却有很多不如前人。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一种修行的力量,这种力量超越很多其他的力量。所以现在好多人学习佛法,有些是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来充实自己,看书、学知识,这样也很好;有些人虽然没有特别多的理论,但是完全依靠自己的信仰……课前的时候我看到我们那么多人,带着大包小包的,什么念珠、转经轮……25有些不信仰的人觉得这些人好麻烦哦,但是有信仰的人也许觉得很快乐。也许依靠一条念珠,心理方面的

7、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咒语本身就有这种力量,再加上通过自己的信心跟它结合起来,心里的很多很多疾病都可以遣除。包括用转经轮、拜佛像,这些世俗的善根也不能歧视,不能堕入两边。有些只是学理论,把所有这些世俗的善根都抛弃;有些就只学世俗的这些,除了念诵以外,对理论的研究或者闻思,包括一些空性的认识,这些都不是很重视,这也可能是一个极端。因此我们佛教徒,既要有感性——没有感性的话,完全是一种学术理论者,干巴巴的,没有什么味道。光是看看书,没有加持、没有感应,想完全依靠一种知识来成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仅仅依靠一种形式也不行。所以我们佛教徒,既不要歧视

8、世俗当中的一些形式,也不要忽略理论方面的追求,这些我们都需要。这样的话,感性、理性相结合,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徒。那么今天我们就讲法王如意宝著的《欢乐道歌》,大概有接近20个颂词吧,我们分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