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ID:13336517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_第1页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_第2页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_第3页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_第4页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1.前言脉宽调制(PWM)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电动机的交流调速技术日益成熟。交流调速电机是由变频器、电动机和连接电缆组成,与直流调速电机相比,它具有节能、体积小、易于维护等优点,在电力机车、船舶、冶金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认可。起初,人们将变频器直接应用于普通电机上,原本在工频交流条件下使用15年的电机,在安装变频器后运行一至二年甚至几个月就出现了绝缘损坏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均有出现。为了延长变频电机的使用寿命,研究人员曾提出了以下3种解决方案:第一,缩短变频器与电机之间电缆的长度以降低过充电压;第二,增加电磁线绝缘层厚度,并在线

2、圈两端接口和不同相间增加额外的绝缘材料;第三,使用具有耐电晕腐蚀能力的绝缘电磁线。尽管第一种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电机端子上的尖峰过电压,但不能消除电压在绕组上的极不均匀分布,对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方面效果不明显。第二种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电机的寿命,但是在增加电机绝缘尺寸的同时无疑减小了铜铁率,降低了散热速度;此外,一旦绝缘尺寸改变,整个电机制造中的生产装备、工艺参数等都需重新设计,这些都是电机制造者所不希望出现的。因此,耐电晕绝缘材料制备和应用成为电机绝缘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变频电机绝缘材料破坏机理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外在变频电机耐电晕绝缘材料

3、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重点。2电机绝缘的工作环境及破坏机理2.1电压变频调速电机是由变频器、电缆和电机组成的。变频器的核心控制部件有BJT(双极晶体管)、IGBT(绝缘栅)等多种类型,其中IGBT具有驱动简单、易于保护和高速开关等优点,成为场控电力电子器件的主流产品。IGBT的高开关速度建立在快导通和快关断的基础上,最高可达30---40kHz,正常工作情况下为20kHz。变频器的输出波形是具有陡上升沿和陡下降沿(0.1---0.5lAs)的脉冲波,正是由于这种脉冲电压不同于工频正弦电压,从而对变频电机绝缘的工作环境造成了

4、一系列的影响。当变频器将工频正弦波转化成脉冲波以后,该列脉冲波从变频器通过电缆传到电机的接线端,由于电缆与电机之间的阻抗不匹配将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反馈又产生二次反射,二次反射波与原始脉冲电压波叠加,当叠加的脉冲电压传输到电机时,就会产生一个尖峰电压。尖峰电压的大小取决于电缆的长度和脉冲电压的上升沿时间。通常电缆长度增加时,电线两端都产生过电压,电机端的过电压幅值随电缆长度增加而增加,并趋于饱和。当变频电机的绝缘线圈中通过脉冲电流时,短上升沿时间的脉冲波引起电压在线圈中的分布不均。据Rhudy,Tang等在模拟电动机定子绕组上进行了电压波形的测量、分析,表明在

5、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端几匝上承担了约80%过电压幅值,这样绕组首匝处承受的匝间电压超过工频交流电压条件下平均匝间电压的10倍以上!!!2.2破坏机理尽管在使用变频器后,电机首匝附近的电压比工频交流条件下提高了10倍以上,虽然仍远低于绝缘的击穿电压,但是已经超过了局部放电起始电压。日本、美国和西欧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变频电机绝缘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并逐步达成了共识,认为局部放电是造成变频电机绝缘过早破坏的主要原因,而介质损耗发热、空间电荷、电磁激振以及振动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加速了材料的老化过程。以Kaufhold为代表的研究人员通过在不同电压,频率,温

6、度,脉冲电压波形下对聚酞亚胺为绝缘材料的电磁线进行测试,发现当存在局部放电时,绝缘材料在较短时间内就会被击穿,而不存在局部放电时,即使在很高的电应力和热应力下,介质老化两年以上也没有出现击穿现象。Kaufhold认为变频电机中绝缘材料的破坏机理是由于局部放电引起的。Kaufhold的结论受到了众多人的支持,Hwang等人研究了25种变频电机用电磁线的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损耗因子后认为,得到的结论与Kaufhold的结论完全相同。Beekman,Metzler等人研究表明,绝缘材料的耐电晕能力不同会导致变频情况下绝缘寿命不同,这间接说明局部放电是变频电机绝缘材

7、料破坏的主要原因。3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现状3.1耐电晕漆包线漆尽管绝缘材料研究人员通过在聚合物中填充无机填料的方法提高其耐电晕性能,但是由于早期无机填料制造技术只能达到微米级或亚微米级,采用这种填料填充的漆包线漆生产的漆包线表面粗糙,无法满足漆包线的表面技术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开始将纳米粒子填充到具有较高耐温等级的漆包线漆中,制成耐电晕漆包线漆。采用这种耐电晕漆作为漆包线的外层(二层绝缘结构)或中间层(三层绝缘结构),可使漆包线的耐电晕性能提高5一100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Dupont公司生产的耐电晕漆,采

8、用邃克改性聚醋亚胺树脂为基体,以纳米SiO2为填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