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1) 2

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1) 2

ID:13350218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1) 2_第1页
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1) 2_第2页
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1) 2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 (1)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腰痛古代文献分析周德祥 欧阳钢  腰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所涉及疾病众多,据统计,历代文献与腰痛有关的病名达四五十种之多,笔者最近对腰痛一症的历代针灸文献进行了专题检索,对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一些特点分析如下。  一般情况  本次检索起自《黄帝内经》,止于《医宗金鉴》,共查阅古籍32种,162个条目。统计其中记载共用穴位78个,214穴次;被选用8次以上的穴位有委中(22次)、肾俞(21次)、环跳(16次)、昆仑(12次)、足三里(10次)、阳陵泉(8次);常用经络及次数:足太阳膀胱经82次,足少阳胆经32次,督脉26次

2、,足厥阴肝经19次,足阳明胃经17次,足少阴肾经11次;穴位所在部位及次数:腰骶部56次,臀及大腿61次,小腿及以下65次;共用针法86次,灸法42次,刺络放血18次。  一般选穴特点  1.循经取穴:腰部上连背膂,下连尾尻,中为脊柱,有3条经脉经过腰部。李东垣在《东垣试效方》中强调:“治之(腰痛)者,当审其何经所过分野,循其空穴而刺之。”治疗腰痛最常用的三条经脉是足太阳、足少阳和督脉,这和它们的循行特点有很大的关系。①足太阳膀胱经:《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正因为足太阳经循行过腰并

3、主腰脊疼痛,历代医家治疗腰痛时多将此经作为首选,共选用82次,占总穴次的2/5,远远超过其它经脉。本经常用穴位依次为委中、肾俞、昆仑等。②足少阳胆经:足少阳经按其循行并不过腰,而行于腰侧,但却被应用32次,仅次于足太阳。从其治疗规律来看,一般腰痛连腿或痛在腰侧而牵引少腹或胁下者选用足少阳经穴较多。这似乎与现代神经节段性支配理论不谋而合。该理论认为:某一穴位主治病症的范围主要取决于与该穴有关的脊髓节段支配空间。足少阳经常用的环跳、阳陵泉均位于神经干的投影点或附近,应与此有关。《针灸大成》中多用环跳、风市、阴市、阳陵泉相配治疗腰痛连

4、腿,疗效显著。③督脉:本经选用最多的穴位是人中,常用于卒腰痛,其症重而急者。如孙文胤《丹台玉案》:“腰痛不能转者,针人中立愈。”另命门、腰俞等穴主要用于虚寒性腰痛。  2.异经取穴:腰痛的病因比较复杂,并且引起腰痛的病因与病理变化在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在选取本经穴的同时,还应选用相关经络的腧穴。历代医家在处理错综复杂的腰痛症的过程中,异经取穴运用非常广泛。如《针灸甲乙经》:“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肺,邪在小肠也……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动肝肺,散于肓,结于脐,故取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

5、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其病在小肠,又取肓原、太阴、厥阴、下巨虚等穴与病相关的脏腑经络之穴位。  3.近部取穴:即在病变脏腑、肢体的部位就近选穴治疗。单纯腰部疼痛取肾俞、大肠俞、命门等,痛及臀部取环跳,痛及尻股取承扶,腰痛并小腹有疾者,取下腹部穴。如《针灸甲乙经》:“小腹胀满痛,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水道主之。”  4.根据病性取穴:病有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血瘀、痰凝之不同,每条经脉也有各自的属性。在腰痛的治疗中,往往根据病性之不同选择相应的经络、腧穴。如肾虚腰痛常用肾俞,腰以下至足跟之肾阳不足腰痛常选命门,阴虚腰痛

6、用太溪,血瘀腰痛用委中,湿痹不能行选三阴交。  总而言之,针灸治疗腰痛不外乎辨邪之病位和病性,首先确定证候所属脏腑经络,即病位,还要辨别寒热虚实之病性,再结合经穴的特性选用相应穴位,同时施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分部取穴特点  1.腰部:腰部是症状反应部位,腰部用穴有三种类型,一是选择压痛点,即以痛为腧,直接在痛处施针或灸,如宋代王执中:“点肾俞酸痛,其令灸而愈。”二是腰部太阳经穴位,以疏通经络,激发太阳经气,常用腧穴有肾俞、大肠俞、志室等。三是腰部督脉经穴,常用命门、腰俞两穴。  2.下肢:张志聪云:“夫足之三阳,循腰而下,足之

7、三阴及奇经之脉,循腰而上,病则上下不通,阴阳间阻,而为腰痛之症。”腰痛之远道取穴主要为足六经下肢穴位,尤其是足三阳经之穴。四总穴歌所言:“腰背委中求”,便是典型的例子。另外,下肢常用的穴位还有阳陵泉、昆仑、太溪等。在所有的穴位中,腰及腰以下穴占总数的90%以上。面部的人中穴偶尔用之。腹部穴则很少应用。正如杨上善所说:“督脉生病(脊强而痛),疗之于督脉,勿疗任脉。”  刺灸法特点  1.刺法:历代医家治疗腰痛用针居多,针刺不但能疏通经络、活血祛瘀,治疗外伤性腰痛,且能通过经穴的配伍和补泻手法的运用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特别

8、是急性腰痛,用针尤多。如《丹溪心法》:“腰痛不能伸者,针人中。”  2.灸法:《内经》提出了因人施灸的原则。艾灸剂量一般为随年壮,不可多灸。过灸则得恶火,骨枯髓涩。灸法治疗腰痛种类较多,非独艾灸,还有天灸(常用药物有生姜、芥子等)、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神仙灸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