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

ID:13389219

大小:18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2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_第1页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_第2页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_第3页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_第4页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虚拟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及其发展郑晓虎摘 要:为了持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改善客户关系,大多数企业都在部署数据密集型企业应用,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电子商务平台等。这种形势导致了信息和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如何有效地管理日益增加的存储数据、减少工作的复杂度、避免存储资源浪费并降低存储成本、简化数据集中的管理并降低管理的成本?关键词:StorageAreaNetwork(SAN),VirtualStorageAreaNetwork(VSAN),Inter-VSANRouting(IVR),IP的光纤通道

2、(FCIP)。数据的存储方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演进,而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常见的连接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将磁盘阵列或磁带库直接挂在服务器上面;第二种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是通过网络连接的磁盘存储系统,存储系统直接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连接,由用户通过网络访问;第三种是存储设备挂在SAN上,服务器通过光纤通道访问它。SAN已经成为了满足高级存储要求的最佳解决方案,SAN不仅能够提供高级功能,能够比直接连接存储(DAS)环境提供更大的投资回报。但随着企业的规模成长和应用系统的扩展出现了很多

3、物理和虚拟位置上的分散式存储“孤岛”;面对企业内部众多的已有存储产品和技术:本地部署的光通道IPSCSI、FCIP以及Infiniband,怎样进行选择和整合,如何能够用互补的方式来创建最佳的、最有效的存储结构。1.SAN的技术发展StorageAreaNetwork(SAN)是针对大容量服务应用环境下的存储解决方案,它是位于服务器后面的存储网络,所有的服务器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对任意的存贮介质进行读取和写入,而且通过采用特定的网络传输介质使得SAN可以扩展到广域,实现异地备份和恢复。由于SAN技术是建立在(1-2)Gb/

4、s的光纤通道上面的.1.1.SAN的局限性随着SAN技术的普及,SAN已经从为小型隔离SAN岛提供连接的基于仲裁环集线器的小网络发展为当今连接数百台设备的大型SAN网络。像以太网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可扩展性和永续性一样,依靠一个SAN网络连接众多设备也会降低SAN的永续性和稳定性。另外,以前只局限在一个数据中心内,专为一个应用或一个部门使用的SAN网络,现在可能已经跨越国界或洲界。大型SAN网络的优势是能够集中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端口、ISL),但是,为保证扩展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当的永续性,原有SAN交换机的

5、体系结构以及基础光纤通道协议本身很快就会达到使用极限。SAN的信息传输协议与以太网协议一样,光纤通道属于交换式第2层协议,由于没有等级网络域概念,因而不能将控制协议和消息传送隔离和限制在网络的某个分区。与以太网类似,光纤通道在一定网络范围内(例如分区)使用一套网络fabric控制协议,以及交换机产生的一套状态变化通知。因此,即使是本地的光纤通道控制协议消息也只能在小Fabric网络范围内传送,因此,它们的影响只局限在Fabric之内。这种体系结构上的缺陷会在网络中形成很大的高可用性漏洞,尤其是地理分布范围较大的SAN。

6、造成这种高可用性风险的原因是,潜在干扰性局域控制协议事件可能会干扰到扩展链路两边的整个Fabric网络。特别是在大型网络结构中随着站点增多后SAN需要多个FC交换机二级连接,增加了连接点扩大了域范围,稳定性下降。 1.1.SAN的发展在IP世界里,随着IP网络的持续扩展,第2层VLAN技术与第3层IP路由协议的使用,不但能将错误分区限制在IP子网边界内,还能实现这些分区之间的必要连接。但是,作为第2层基础协议的光纤通道并不具备这种错误分区隔离功能。如果想不断推进能够降低成本的融合SAN基础设施的发展,又不降低这些环境的

7、稳定性或安全性,必须在SAN内实现这一功能。为将传统数据网络中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延伸到SAN领域中,世界著名IT网络企业推出了存储网络交换机,采用了很多创新技术(VSAN、IVR)。与其它传统数据网络一样,虚拟SAN(VSAN)和VSAN间路由等新型数据中心技术,以及FCIP等集成式SAN扩展传输方式能够提高光纤通道SAN的可扩展性和永续性。2.VSAN的技术发展VLAN是一种能够分成多个逻辑部分和分区的特殊SAN。VSAN能够克服当今存在的许多网络分区限制,目前已经被ANSIT-11委员会定为行业标准。1.1.ANS

8、IT-11的标准ANSIT11.31).VSAN的帧头格式:FC-FS-2VirtualFabricTagging(VFT)Header(8bytes)R_CTL(0x50h)Ver0x00bFrameTypeRSVDRSVDUserPriorityVF_IDRSVDHopCtRSVD8241131218242).VSANs的E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