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学派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

ID:13394425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_第1页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_第2页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大地构造学派一.地质力学: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创立的。它是用力学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多边联系的边缘科学。地质力学根据构造体系和构造应力场分析,提出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观点,把地壳运动的方式归纳为径向的和纬向的水平运动,提出产生这种地壳运动方式的原因是在重力控制下的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惯性离心力又起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地壳运动是控制地球自转速度的自动机制。地质力学运用力学原理,按照一定的逻辑步骤,从研究地质构造

2、的力学本质出发,探索各种构造形迹的内在联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建立构造体系,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并进一步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和动力来源,以达到认识地壳运动规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目的1.地质力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力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是地壳运动。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因此地质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质构造。2.地质力学的研究内容:地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各种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划分构造形迹的序次和等级;确立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研究全球构造体系分布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典型构造型式的构造应力场;分析构造体系的复合和联合;根据全球构造体系的分

3、布规律及其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推导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从而探讨地壳运动的起源和动力来源的问题二..地洼构造学说是1956年陈国达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学说,它是在主要研究中国地壳结构和发展史特点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美国J·霍尔(1859)及J·D·丹纳(1873)的地槽学说而逐步形成的。1..主要内容:(1)、阐明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第三构造类型,活化区或地洼区):该说认为,地槽学说把地壳构造划分为地槽区(活动区)和地台区(“稳定”区),后者由前者转化而来的看法,符合中国东部中生代以前情况,但从印支和燕山开始,“中国地台”已大部分衰亡,转化为

4、新型活动区,命名活化区(1956)或地洼区(1959)。(2)、提出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该说认为,在地壳构造的发展过程中,强烈活动区和相对稳定趋势可以相互转化的,不仅地槽区可以转化为地台区,地台区也可以转化为新的活动区,名地洼区,这叫做动“定”转化。(3).提出地洼(递进)成矿理论2.地洼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①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各有成矿专属性,地洼阶段是一重要成矿阶段,有色、稀散、放射等金属矿床特多;②后成构造单元可继承先成构造单元的矿产,形成成矿叠加。地洼区是出现最晚的构造单元,故这现象普遍,矿种、矿床类型丰富多彩;③先成矿床(包括层控矿床)

5、可受后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富化、富集,形成以三多(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为特色的多因复成矿床。在地洼区内,尤为多见,为寻找大型富矿的有利地区。三.断块构造学说断块构造学说,是一种阐述地球岩石圈断块结构及其运动的假说。1958年由张文佑教授等提出。该学说认为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基底断裂多,对盖层构造及岩浆活动起了主要控制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根据积累、分析研究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他们于1973年再次编制了《中国大地构造图》,次年发表了《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初步探讨》一文,明确提出了块断构造理论,以后又多

6、次发表论文阐述块断运动的力学机制和趋动力,1978年正式将块断构造更名为断裂体系及断块构造学说。1断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断块构造理论是建立在断裂体系基础之上的。构造断裂的岩石受力变形到达破裂阶段的产物,其最先出现的是一对共轭的X交叉断裂系进一步发展均交替迁就两组X形交叉剪切面进行。断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就是被深浅不同的各种断裂网格切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断块,它们相应划分为岩石圈断块、地壳断块、基底断块和盖层断块等四级。断块讲的相对运动,对于其上覆岩层的形成(建造)发育与构造变形(改造)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断块构造学者对中国大地构造的看法断

7、块构造学说认为,断块是在一定构造的阶段和构造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在1974年发表的《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初步探讨》一文中,根据中国各断块发展历史的不同及形成和变形特点,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等,将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和三大断块区四.波浪状镶嵌构造说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是一种阐明地壳的统一构造格局及地壳运动规律的假说,它是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起,张伯声教授开始研究中国大地构造,1962年他提出“镶嵌的地壳”这一构造理论。1965年又提出地壳波浪运动的观点,形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领域的一种假说。19

8、74年以后,波浪状镶嵌构造说逐步明确的划出了以斜向构造为主交织而成的“中国构造网”并于1980年出版了《中国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一书。1波浪状镶嵌构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