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

《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

ID:13425717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2

《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_第1页
《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_第2页
《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_第3页
《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_第4页
《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播音学》 共鸣控制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播音的共鸣控制学习思路:听众的审美兴趣要求播音发声的共鸣控制采取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方式。第一节共鸣器官及其作用喉以上:喉腔、咽腔(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喉以下:胸腔(含气管)§1、胸腔——可调节共鸣腔。它对低频声波共鸣作用明显。胸腔共鸣可以扩大音量,增加低泛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浑厚、结实。§2、喉腔——可调节共鸣腔。位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和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容积虽小,但是喉原音发出后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它的状态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播音发声强

2、调喉头的放松及位置相对稳定。§3、咽腔——可调节共鸣腔。分为三部分:软腭以上,前通鼻腔,称鼻咽部;中段前通口腔,称为口咽部;下段连接喉腔,称为喉咽部。播音发声强调后咽壁在发声过程中的积极、正直,保持一定的坚韧度,同时强调软腭抬起的积极状态。§4、口腔——可调节共鸣腔。它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强调打开口腔,使之在发音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同时要求各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尤其是唇、舌力量的集中,舌位要准确、鲜明,过程要流畅、完整。§5、鼻腔——不可调节共鸣腔。首先注意处理好鼻腔共鸣在区分鼻音与非鼻音,区别意义的作用

3、。其次,使用鼻腔共鸣要适度,否则会降低语音清晰度,音色混浊,有堵、腻的感觉。(问题:“头腔共鸣”,在播音使用中是否完全可以纳入鼻腔共鸣中?声乐中的头腔共鸣和播音中极少使用的头腔共鸣是否有部位和概念上的区别?)第一节播音共鸣的特点广播电视对播音者的有声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音位准确、声音纯正、干净集中、穿透力强。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播音发声应具备以下特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朴实大方、富于变化、音高适中、音量不大,但层次富于变化。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

4、共鸣为基础,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方式。§1、在保证字音清晰的前提下,对声音美化。通过调节、控制取得较丰富的口腔共鸣,善于运用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明朗、润泽、集中。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浑厚、结实、有力。§2、播音发声的共鸣控制,是一种综合的控制过程。共鸣器官是一个整体,任何一种声音的发出都少不了高、中、低三种共鸣效应,他们的差别仅仅在于多少而已,而要把他们分清是不可能的。§3、播音发声的声音要求朴实、自然、大方。不可以过多地追求头腔共鸣,以免声音过于明亮、尖利、刺耳。也不可以过多的追求胸腔共鸣,

5、避免声音过于低沉、闷塞、含混、压抑。§4、播音发声共鸣控制时要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发音状态积极就会使共鸣,尤其口腔腔壁舒展、积极,加强声波的反射能力。同时,对可调共鸣腔体的调节要保持顺畅、明确。第一节播音共鸣的调节《中国播音学》从播音发声的音色、音量、音高、音长四个方面探讨共鸣的调整。音色调整与共鸣控制:播音发声的音色特征:朴实大方(胸腔共鸣为基础)圆润集中(声挂前腭)调整和改善案例:女播音员声音较单薄,缺少低音----打开后声腔、放松喉头、向下调整胸部响点、舌位向后调整。男声女气----放松喉头,适当降

6、低喉室位置增加颈腔长度、向下调整胸部响点,减少头腔共鸣、咽壁的挺立和肌肉的紧张度可适当松弛。声音沉闷苍老----训练咽壁的挺立和软腭的上抬,调整喉头的位置,加强口腔、鼻腔的共鸣。(问题:《中国播音学》在第15章“声音弹性”的训练中强调了情感的体验在弹性训练中的重要性,本章内容在教学中是否也可以更多的强调下“用情感调节共鸣”的重要性?年轻的同学在根据书中内容练习时可能会出现片面强调技术性的调整,忽视情感,导致效果不佳的结果。尤其在谈到以上音色改善的几个例子时。)音量调整与共鸣控制播音发声音量的特点:强度不大

7、、幅度不大,层次丰富多样。共鸣对音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混响时间的长短和共鸣腔反射面的吸引系数的调整。音量过大的播音员-----共鸣腔容积适当的缩小些音量过小的播音员-----适当扩大某些共鸣腔的容积音高的调整与共鸣控制播音音域没有绝对音高的要求,只需要在播音员本人自然声区的基础上向上、向下扩展即可。练习方式:选取短句,从中音开始不断重复,逐渐抬高或降低。音长调整与共鸣控制元音要得到充分的共鸣才能达到“枣核型”。第一节共鸣与语音汉语语音的音位由辅音、元音和调位组成。其中辅音的发音大部分与共鸣无关,元

8、音与共鸣的关系很密切,而汉语的声调调位是音高的固定变化模式,与共鸣调节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共鸣器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它会选择一定的频率成分发生共鸣形成一个共振高峰,同时也抑制和吸收另一些频率成分。共鸣器的这种作用在语音音色的区分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共鸣腔体的形状一改变,音色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播音员声调音高变化与共鸣调整有极紧密的关系。1.阴平55-----与中部共鸣贯通的上部共鸣2.阳平-35-----共鸣由中音为主渐调至高音(头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