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

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

ID:1370909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_第1页
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_第2页
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_第3页
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改变教学方式的“三创”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改变教学方式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通过“提倡教师创新、鼓励学生创造、感悟编者创意”的“三创”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式谈几点感悟。  策略一:提倡教师创新,引发学生探真  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学生创新,但学生创新的火种,却需要通过教师创新来点燃,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可从

2、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有趣的实际背景  任何数学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凭空出现、强加于人的,刘绍学教授指出“数学是自然的”,“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很有人情味。”细细品味之下,笔者认为通过问题、活动、游戏、典故结合声光图象等多种形式,“自然”和有“人情味”地构建新的有趣背景或展现其原有历史风貌,将可较好地将学生引入数学殿堂,使其自然地接受和消化新知。  2.开发新颖的例题习题  传统的例题习题优势在于逻辑性强,结构完整且严谨,但缺点同样明显,缺乏一定的时代气息,过于保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

3、计一些新颖、现代的题目,将是对原有题型的完美补充和拓展。  3.优化知识的生活链接  学生最大的困惑并不是如何学好数学,而是不知道学了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其实,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若能将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并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这将起到以“生活”点燃课堂“活力”的良效。  4.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主体特征,能把一些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情境,这有助于辅助学生记忆思考,发展学生智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实践反思:教师创新,应大力提倡,但在创新的过程中应避免陷入形式化的怪圈:过于注重生活,却忽略

4、了数学本质,过于依赖多媒体,却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开发。须知,数学源于生活,却也需要应用于生活,才能相得益彰;多媒体确能提供帮助,却不能盲目夸大其功效,甚至勤于多媒体运作,而轻于教学思想的把握。只有分清主次,找准联系,以生活为依据,以信息为辅助,以数学为核心,创新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策略二:鼓励学生创造,开发学生潜能  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此话笔者深有感触,往往教师正在实施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时,突然,有学生现场生成了教师预设外的观点、方法,此时,教师该何去何从呢?是扼杀学

5、生的创造性于摇篮?还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仰或是鼓励、支持和赞赏?笔者认为: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将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不吝赞美、张弛有度  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但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表扬,会严整戳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赞美的过火,却反而显得浮夸、泛滥。因此,恰到好处地拿捏个中分寸,使学生自信、自豪,但不自傲,甚为关键。  2.鼓励创造、兼重逻辑  不能片面地强调创造,也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有人认为:“创造就是要摒弃逻辑的枷锁,让思维在自由的天空翱翔。”此观点我认为不妥,创造和逻辑就好比人的左手和右

6、手,看似独立,其实却血脉相连,思维的逻辑性既是创造性爆发的导火索,也是对创造果实进行检验的准则,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与逻辑并重,让“思维的天马”插上“逻辑的翅膀”,学生才能越飞越高。  教学实践反思: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潜能突发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尤其是课堂上一些精彩的现场生成,更应大力支持、给予赞赏,但创造要鼓励,证明更要严谨,只有经过严格论证的“创造”,才是真正的学生智慧的闪光。  策略三:感悟编者创意,培养学生思维  审视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不难发现,命题专家们正致力于研制一系列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考题,例如:探索题、开放题、信息

7、迁移题、组合题等。高考数学试题正经历着一个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为以“能力立意”的过程,目的是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并发掘学生潜能,以符合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但千变万变,本质不变,如何教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突破层层表象的封锁,抓住隐含的数学本质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再结合教师的细化点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感悟创意、转变理念  在新理念的指导方针下,新题型难度并不大,只是年龄和心态决定了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新概念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畏惧,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排除学生对

8、新事物的恐惧,树立他们战胜新题型的信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