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中延安精神的传承.doc

试论高校中延安精神的传承.doc

ID:13743668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4

试论高校中延安精神的传承.doc_第1页
试论高校中延安精神的传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中延安精神的传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中延安精神的传承  论文摘要: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弘扬延安精神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文关键词:高校;延安精神;传承  一、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意蕴  (一)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指出,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2、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  (二)延安精神育人的价值意蕴  1、延安精神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今,世情、国情、当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学生持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共产主义“渺茫论”的错误观点。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过分看重物质生活,却在思想精神上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这

3、往往导致他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迷失方向,因此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艰苦的斗争历程,能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认识到它是革命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认识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2、延安精神帮助学生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化的重要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道路的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成熟。今天,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延安革命斗争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才能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3、延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延安时期,我党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鬼、不信邪、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使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忽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现象,一些学生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的思想有所滋长,经济开支大手大脚,互相攀比成为时尚。延安

5、精神对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负重拼搏、迎难而上,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传承延安精神的途径  (一)把延安精神贯穿于教学工作中  对于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在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以境激情、寓理于情、以真取信”。所谓“动之以情”,就是“教育者先受教育”2,把自己对先辈们的真挚感情渗透到讲课中,进而打动别人,与受教育者产生情感共鸣;所谓“以境激情”,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在现场教学中,精心选设以境激情的氛围,使学员触景生情,受到感染;所谓“寓理于情”,就是在教学中,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而以“情”激发受教育者对“理”

6、的领悟。把人生观的“理”蕴涵在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事迹中,通过情感的传输,铭刻在他们的心上;所谓“以真取信”,就是实事求是,讲信史,不编造、不“戏说”,使受教育者于历史的真实中,感到党的伟大和老一辈革命家当年的精神风貌,实实在在地受到延安精神教育。  (二)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学生工作中  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贯彻者,落实者。他们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对学生品德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学生工作者对学生长期的缓慢的悄无声息的滋润过程,影响过程,培育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把延安精神贯彻于学

7、校党政领导工作中  培育和弘扬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还需要通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自觉自律来实现。领导垂范和群众自律,就要在学校大力开展包括弘扬延安精神在内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党委应该组织建立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保障活动经费,这是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没有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