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

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

ID:13748473

大小:37.2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4

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_第1页
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_第2页
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_第3页
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_第4页
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需积分,无需回复,只要你带宽足够大,你资料就足够多!大家网考研论坛http://club.topsage.com/forum-28-1.html真正的全免费公益性考研论坛,等待您的光临!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考研论坛http://club.topsage.com/forum-28-1.html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club.topsage.com2010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冲刺资料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冲刺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题资料  1.运动与静止  “静也,动之静也”,“静者静

2、动,非不动也”。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片面夸大运动、否认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代表观点是庄子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把生和死,可和不可的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抹煞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之间的区别。“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朴素辩证法思想。但如果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陷入了不可捉摸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泥潭。反过来片面夸大静止、否认运动,则会导致绝对主义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动论)否认运动,把相对静止看做绝对不动

3、,代表性观点是“飞矢不动”,“天不变,道亦不变”。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它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确定事物性质的必要条件。第三,它还是测量和计算事物运动的必要尺度。  2.意识的本质(易结合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考核)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性是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意识形式的主观性;对同一对象的意识存在个体差异(仁者见

4、仁,智者见智);对事物反映的近似性、虚幻性和创造性。但是,意识的内容和造成意识主观性的原因却是客观的。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三思而行;工程师设计图纸)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胸有成竹)  (3)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4)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  (5)意识活动具有自身发展的前进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毕竟是第二位的,要使意识的能动性变成现实必须有一定的途径和条件:(1)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依赖于

5、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实现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物质决定意识,这是意识问题上的唯物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是意识问题上的辩证法。(现实工作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在意识的能动性问题上,要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了意

6、识的能动性,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无所作为)。唯心主义则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否认物质的决定性,主张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为所欲为)。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1234  唯物辩证法联系全面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否认矛盾,确信外力推动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就是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是通向唯心主义的桥

7、梁。形而上学的另一种含义是指研究超感觉、超经验的有形体之外的对象的哲学。  4.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过程是主体通过工具、手段作用于客体,实现主体目的的过程,概括来说,是目的——手段——结果的过程。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和中介,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体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的改变的一致性。其主要环节是:  (1)实践决策。正确的决策是“合目的”和“合规律”的统一。  (2)实践目标的制定。实践目标是实践目的的体现。目的是实践结果预想和

8、超前反映。  (3)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4)实践结果及其检验。实施过程在客体身上实现了对象化,就产生实践的结果,要对实践结果做出评价和检验。  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低级阶段)理性认识(高级阶段)  1.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2.认识的内容对事物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