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

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

ID:13782310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_第1页
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_第2页
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_第3页
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_第4页
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散文创作与研究概观1996、1997年散文创作情况’96、’97散文界的情形大致延续着90年代以来散文的热风景。其弊端来自热闹喧哗背后隐含的浮躁、随意的炒作气息:副刊散文困扰于文化快餐品味;数量膨胀的期刊散文质量萎缩,精品意识淡漠。不过,在散文虚热的内里,新时期以来所形成的几大创作群体版块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存在状况。女性散文进一步成熟,老中青三代的集合占据着散文界半数的天空。女性意识的表达与女性书写的风范在这两年里得到进一步展现。最为值得推重的是部分本着女性主义思想进行的创作。部分女作家在指诉长期以来男权压迫的同时,有意识地返回自身生命体验,在极具其强势力量的男性话语潮中探寻女性的声音,在

2、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调整的过程中,艰难展现女性意识觉醒的复杂的精神历程,截然不同于温煦甜糜、顾影自怜的“小女人散文”。筱敏《血脉的回想》〔1〕在不无辛酸的回朔中,超越于对外祖母、母亲两代人命运的描摹,将锐利的目光锲入她们的精神事实:外祖母的“空无一物”,母亲被伉俪情深遮蔽的生命。指出“我”的不同是审视自我,以独立的姿态面对捕获、抵抗剥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带有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厚重感。叶广苓《母亲的辉煌》〔2〕、木子《度过昨日》〔3〕也是审视女性命运的作品。华姿《寻找一个兄弟》〔4〕表达了渴望与男性建立灵魂平等关系的理想,寻求“兄弟般的情谊”;而杜丽《美好的敌人》〔5〕却恰是从经验

3、出发,以丰满的感受抒写了谋求异性情谊时的困顿与理想的破灭。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追求兄弟情谊时面临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阻隔。部分女性散文直抵生命本真,以不凡的睿智洞察人格、世象,亦或质疑、瓦解了许多空洞的能指,如:亲情、故乡、理想。周晓枫《抱菊而眠》〔6〕诠释了“B”的人格气质秉性,对善良的负面寄寓了深深的怜惜。张爱华《亲情解析》〔7〕淡去了曾经安抚过无数灵魂的缠裹在亲情之上的理想主义光环,还原给我们冷酷的真实。华姿《生活在别处》〔8〕以开阔的空间感解构了“渴望远方”与“回望故乡”的憧憬,显露出激情背后的虚妄。对于女性哲理的诗情体悟,在迟子建《滴水可以活多久》〔9〕、《木器时代》〔10〕中有所展示

4、。作品以水以木提供了生命本质状态的隐喻,提供给人们超拔的生存观。横向铺陈各种感觉,直至细到神经末梢的触动在钟怡雯《垂钓睡眠》〔11〕、阿呜《破碎》〔12〕、北北《划过夏季的玻璃》〔13〕、唐韵《生命从指间消失》〔14〕中体现得极为鲜明。女性把握瞬间感受、体验微末的能力在女性散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挥洒。青春、爱情、主妇生涯、亲子之情、童心童趣历来是女作家热衷表现的领域。庞天舒的《主妇生涯》〔15〕、程黧眉《那时我们正年轻》〔16〕、周晓枫《驴和骡子》〔17〕、《懒洋洋的天》〔18〕、元元的《一地月光》〔19〕、唐敏《可爱的小老鼠》〔20〕、《小别赠言》〔21〕虽然不无单薄稚弱、模式化夸张与自我

5、欣赏的形象营造等弱点,然而,其气度迥异于“小女人散文”的小情调,内中包含有较多的优游于烦恼人生的豁达从容。这两年,女性散文的优秀作品体现的走势为:走向开阔的思维、诗情与哲理的体悟、成熟的阴性表达。由此可见,女性散文在新时期的崛起并非偶然,它的丰盈、壮大证明散文这种心灵性、情感性较强的文体会在女作家手中继续繁荣。中年实力派作家葆有以往的实力。他们的创作延续了以往的超拔的精神、激越的情感、男性的理性与大气。周涛《塔里木河》〔22〕从民族、文化、历史的角度解读了维吾尔民族性格的本质:忧伤。《梦廖廓》〔23〕给予北疆军旅生活深切的体验。周涛善于从异族、自然等异己力量中汲取智慧启迪、精神力量。由英雄

6、情结引发的雄浑豪迈和探究人类文化学带来的终极关怀色彩,已成为他作品的主要特点。以宗教理想为标尺的张承志1996年在《花城》的《鞍与笔》专栏发表了6篇长及万言的散文,以精神独白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冰山之父》〔24〕在对三大山的造访中,自我心史与诸民族心史并进,在对山河的崇拜中追求生命观念的神圣与崇高。哲合忍耶精神与诗质的激情再度结合而有《把黑夜点燃》〔25〕与《沙漠中的唯美》,〔26〕抵抗的绝决与不被理解的苦涩使这两部作品充满了悲剧感。史铁生《聆听与跟随》〔27〕具有史铁生式的超越生存困境、执著追求精神家园的严肃、认真、通脱。继90年代中国社会的技术理性化转向之后,小说的客观化、诗歌

7、的文体束缚使散文因其主体性、自由性特征成为张承志、张炜、史铁生等精神求道者的栖居地。渴望理想、崇高的人文精神与诗性的激情结合产生了一批富于精神含金量的散文。此类散文出自中青年作家之手,这两年除前述张承志的创作,还有瘦谷《海底的火焰》〔28〕、林贤治《一个人的爱与死》〔29〕、摩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30〕它们对世俗世界采取了较极端的疏离态度,以其强烈的思想、精神内质与世纪末思想贫血的颓势形成对照,但也因此显露出其直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