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

“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

ID:13923540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5

“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_第1页
“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_第2页
“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_第3页
“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_第4页
“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孝文化”对学生优良品行形成的实践与研究 - 安吉教育研训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发“孝子之乡”地域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的研究   安吉县孝丰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及其实施要求,我校从地域文化着手,以“孝敬教育”为德育特色目标,开展了“孝子之乡”地域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系统总结了开发和利用当地历史典故、“孝文化”文物遗产、新农村文化设施、社区文化等可用资源,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地域文化孝敬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2、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瑰宝。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孝道,《诗·大序》中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小雅·小牟》篇中也有“靡赡匪父,靡依匪母”的句子,说明商、周时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孝敬的宣传。后来孔门弟子作《孝经》十八章,使孝敬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支柱,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经过孔门弟子的身体力行的宣传,整个社会对孝敬更为重视,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曾国藩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在研究

3、中国文化时也曾说:“中国纯粹是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中国人自己看作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也是国家的儿女。”(《历史哲学·东方世界·中国》)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说,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可见,“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特征鲜明的。  2.孝丰有良好的“孝文化”资源。历史上,孝丰就因当地人善行孝道,孝风隆重而得名,早在东汉时候孝丰就设立了县治。传说中的“二十四孝”民间,据说有“两孝”出自孝丰,千百年来,孝丰流传着他们的动人事迹:郭巨埋儿得金;孟

4、宗哭竹生笋;陈承坚结庐于墓,墓前生灵芝;周云父病,割股佐药。他们的故事广为传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作为民风延续至今,倍受推崇。 3.学校的孝敬教育开展的时间也较早,从98年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孝丰涌动孝顺风,山城雏鹰满天飞开始,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对于孝文化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为浙江省2007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SC549。课题组长:刘杰。课题组成员:许堃(执笔)楼美芳郑慧徐基本。   14     较好。学校认为“孝心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孝”传统的延续,更重要的是

5、在广大学生心灵中播下了“感恩、爱心、责任”的种子。  4.弘扬“孝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一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建设的必须要求。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又要依托父母的养育才能长大而立。长大之后,对父母养育的回报,孝敬是一件有良心,有道德的事;二是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当今社会,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若不加以引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难以接纳他人,难以与人协作配合。孝敬教育从基本的学会感恩开始,从与父母关系处理推极之社会关系的处理。有助于团结、协作关系的建立;三是可以发扬

6、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孝敬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推行孝敬教育,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百善孝为先”,熏染着浓郁孝悌气息的孝丰镇中心小学将通过“孝敬工程”建设,把传统的“孝文化”发展成为包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广义“孝文化”,积极开发具有“孝子之乡”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把“孝子文化”纳入学校的德育常规,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促进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同时也为同类学校德

7、育建设提供借鉴。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地域特色校本课程资源来源的研究;   2.地域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进一步丰富新形势下依托“孝子之乡”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 2.探索学生共同参与挖掘家乡地域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体验教育模式; 3.初步形成具有“孝子之乡”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读本;   4.总结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丰富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   三、研发的途径   1.挖掘“孝子之

8、乡”地方人文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14     孝敬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孝敬教育的认识。学校为此动员了教师骨干力量进行了校本教材开发,编撰了具有“孝子之乡”地方特色的的校本教材《孝悌遗风代代传》,栏目有《古孝故事》、《当代孝子故事》、《学生孝敬日记选编》、《学生孝敬征文》、《怎样孝敬父母》等栏目,通过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课堂学习讨论、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播出以及宣传窗的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