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51179new

中西文化比较51179new

ID:14018358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中西文化比较51179new_第1页
中西文化比较51179new_第2页
中西文化比较51179new_第3页
中西文化比较51179new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比较51179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一、引子  中国有一句成语:一叶障目,其寓意是一个人被事情的局部情况或暂时变化所迷惑,不能看见事情的全局或主流变化。形容人们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提倡用“全面”或“整体”看待问题。总之,在中国传统的思维观中,对“片面”持鄙视和批判态度,对“全面”或“整体”持颂扬和仰视态度。所以,各类“精英”都是强调以“全面”观点看问题,并且是以“全面”自居。“片面”和“全面”之间是什么关系?“片面”的价值何在?在此基础上,讨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特点。  如果将“真(理)”视为一棵树,

2、也就是“整体”,那么“片面”就是树叶。一般说来只有将整个树叶(“片面”)遍历一遍,才可以说看清楚了树,绝不可以只看清少数几片叶子(片面),就说看清楚了整个树(真理)。计算机领域里面,关于如何看清(遍历)树,有两种经典算法:  1、广度优先算法  广大优先算法搜索树叶(认识树)的过程是:1->2->3->4->5->6->7->8->9->10->11->12。该算法是从根节点开始,沿着树的宽度遍历树的节点。如果所有节点均被访问,则算法中止。  2、深度优先算法  深度优先算法搜索树叶(认识树)的过程是:1->2->3->4->5->6

3、->7->8->9->10->11->12。该算法是沿着树的深度遍历树的节点,尽可能深的搜索树的分支。当节点v的所有边都己被探寻过,搜索将回溯到发现节点v的那条边的起始节点。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已发现从源节点可达的所有节点为止。如果还存在未被发现的节点,则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源节点并重复以上过程,整个进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为止[1]。  介绍了上面两种计算机中认识(看清)树的方法后,我们再来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就会发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广度优先”,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深度优先”。本来就认识(看清)树而言,两种认识方法(算法

4、)都可以遍历所有的树的节点,从而都可以看清树。但是,中国传统的“广度优先”思维方式,到了某一层后,硬是不再向下扩展,于是,也就不能得到整个树的结构,从而也就发现不了真理。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不可能看清每一片树叶,只能看到很少很少的树叶,但是不影响人去欣赏树的美;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能“看清”所有的树叶(当然是在人的视野范围之内)。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在“看清”所有的树叶的基础上,发表对树的看法;而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这样的,是在看到少数几片树叶后,就开始演绎对树的看法。  关于如何认识(看清)树的方法,就蕴藏着“片面”与“全面”的关系。“片

5、面”与“全面”的关系就是内切正多边形与园的关系,园--就是全面的观点--很美--但个体永远不可能达到,这是因为作为个体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真理和拥有所有的信息。基于不“完备”的真理和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全面”,只能是“相对全面”。人类只能是尽量做到内切正多边形的边足够多,才能趋近全面;也就是说就是人类只有认识足够多树叶后,才能真正认识树。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跳过不认识树叶,或者只认识少数树叶,就断然说认识(看清)整个树了。了解了树叶和树的关系后,就会认识到“片面”是“全面”的基石,没有足够多的“片面”,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

6、全面”。那种不想认识足够多的树叶,就宣称自己认识了树的人和学说,笔者是绝然不会相信的。对于决策是否合理,可以引入“全面度”这个概念来衡量,“全面度”越大,决策就越有理性。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典型案例  中国古代诸子六家中的“阴阳家”的理论,就是典型的“广度优先”思维方式。“阴阳家”发现了两片“树叶”(阴和阳),认为阴代表女性,表示被动、冷、阴暗、柔软;阳代表男性,表示主动、热、光明、干燥、坚硬。宇宙都是由阴、阳两种原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阴阳的理论主要是和《易经》联系在一起,《易经》原书是为解释“八卦”(正式名称是“八经卦”

7、)。每“卦”包含三个完整或分成两截的直线,如果把任何两“卦”组合在一起,可以发展出六十四个排列组合样式,称为六十四卦[2]。《易传》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家认为,用阴和阳,就可以解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及其变化,也就是说只需用阴和阳两片树叶,就看清了整个树。《黄帝内经》也就是在阴和阳两种元素上的“演绎”,而中医恰恰是建立在《黄帝内经》这样的经典之上,其中有多少真理性就可想而知。  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深度优先”思维方式。西方人对空气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求精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下钻的过程

8、。首先认识到空气不是单一成分,然后认识到原子、分子,接着认识了原子核和电子,继续认识了质子和中子,在此基础上,认识了构建生命的细胞、蛋白质、DNA、基因等众多“树叶”和“树枝”后,才对生命这棵“树”发表看法。  四、中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