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管理,别忽悠了!(国平笔记)

国学管理,别忽悠了!(国平笔记)

ID:14076744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国学管理,别忽悠了!(国平笔记)_第1页
国学管理,别忽悠了!(国平笔记)_第2页
国学管理,别忽悠了!(国平笔记)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学管理,别忽悠了!(国平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管理,别忽悠了!最近几年,管理界的“国学热”闹得挺凶。“道家管理”、“大易管理”、“管理禅”、“帝王学”……。很多所谓“国学大师”们摇身一变,直接成了“国学管理大师”,频频出现在各大管理论坛、管理学院布道授业。企业家们、管理精英们虔诚倾听,若有所悟!我听过很多有关“国学管理”的课程,也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但是反思一下,所有国学管理者的都没有提出过任何新鲜的理论,只是用国学对西方的理论进行了再包装而已;亦或是含糊其辞,云遮雾绕地勉强和管理搭上点关系罢了。国学在管理界,热闹了十多年了,我们的国学管理大师们,没有提出过一项有影响力、被广泛认可的新管理观念、新模式、新技术……。有

2、吗?所谓国学管理,实质上是用国学去包装管理。除了包装的花样不同以外,没有为提升管理理论做出任何实质性贡献。国学与管理学没有直接关系!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是国学没有针对性探讨管理的专著(本人没有发现),这与古代的现实状况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一直是重“文”轻“商”的,“商人”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群体;而且古代没有成熟、透明的市场环境,重要的产业都是政府控制,有实力的商业体大都是官商勾结的产物;古时所谓商业就是贩卖,品牌、商业模式、企业战略,一直处在萌芽阶段;这样的市场环境,难以生长出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国学管理,完全是现代人从国学的只言片语中去寻找管理的线索而已。中国人讲:一

3、阴一阳是为道也。外国人也讲:Everycoinhastwosides。(每块硬币都有两面,意为: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大道相通”,优秀的国学文化与优秀的管理文化必然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内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学好了国学,就学会了管理。为什么国学很难应用于管理实务中?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这是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复制、不断扩张的根基。而国学是模糊思维的,境界很高远,但是很少谈精细化的东西,甚至基本不说具体的做法。这样的学问在管理工作中,难以应用;更难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什么外国管理大师也推崇国学呢?很多东西方的管理大

4、师和学者都非常推崇国学,特别是《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甚至从中悟出很多管理的思路,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国学著作就真是管理学著作。中国的武林高手,能够从观察动物的举动中,悟出高深的武术招式(蛇拳)或内功心法(五禽戏),这不能说明动物们就是武林奇才。管理大师们能从很多不相关的学问中,悟到管理的方法。比如:圣经、美学、音乐、电影等,那是大师们有水平!管理者要不要学国学?古人讲“天人合一”,国学也是在探讨人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偏重于对人自身的修炼。而管理学重视的是如何经营企业、驾驭团队等;与管理学理论的层出不穷相比,在管理者自身的修炼方面,似乎缺乏重量级的作品。从这个角度去看

5、,我认为管理者学国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清楚学国学是为了修炼自我,开发智慧,而不是从国学入手学企业管理。国学管理为什么流行?1、面子工程——面对海外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再搬出老祖宗的经典,聊以自慰。2、学术迷失——中国的学术界,普遍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总是依赖专家的判断、依赖名家的判断、盲从经典的理论。某些名家说了,国学经典有大智慧,蕴含高级管理思想。于是乎,专家、学者一起吹捧,企业家、管理者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我觉得大家要反思,特别是企业界人士要扪心自问:“我到底从国学里学到了什么?在企业管理中有应用了多少?取得了什么收益?”我们都要独立判断国学对管理的价值。学管理就学管

6、理,绕那么大弯子干什么?中国人讲究“取法乎上”,要学管理,就要学最优秀的管理理念;不可否认外国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优秀,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国外的管理理念,没必要绕个大弯子,先学国学,再绕到管理上去。特别是对于管理水平不高的管理者,绕一绕反而更糊涂了。别被伪国学大师给忽悠了!很多国学大师谈管理,说出的道理百转千回,听众听得似懂非懂,我觉得这是故弄玄虚。大道至简,真正的优秀的、实用的管理理论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伪大师,为了掩饰自己才华的浅薄,总是喜欢把简单的道理讲得复杂!就像一条水沟,把水搅浑了,别人就难以看出水的深浅了。真正的大师,为了帮助别人理解,总是善于将复杂的道理讲得简单明晰!

7、他将高妙的学问讲给别人听,别人能马上把握住要旨,甚至不会觉得那是很高深的学问。这才是真正的高人!表面上国学管理大师们是在吹捧国学,实际上是在误导国学的方向,透支国学的公信力。物极必反,当国学被过度热炒,却没有给追随者带来实际价值的时候;国学的衰退期就不远了!(本人热爱国学!以上仅为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教。)更多笔记在:http://hi.baidu.com/new/fu11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