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

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

ID:14199853

大小:7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6

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_第1页
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_第2页
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_第3页
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_第4页
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文字用演化再论——兼说利簋用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12古文字“用”演化再論——兼說利簋“用”字(首發)子喬自唐蘭、郭沫若兩位先生以來,《利簋》譯文多有將“賜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之“用作”譯為“用來做”、“用王賞賜的銅作”者唐蘭:《西周時代最早的一件銅器利簋銘文解釋》,《文物》1977年第8期;黃盛璋:《關於利簋銘文考釋的討論》(其中轉述了郭沫若的觀點),《文物》1978年第6期。。對於古文字“用”的意義和用法,趙誠先生曾發表《甲骨文至戰國金文“用”的

2、演化》一文,文中提到《利簋》,也是這個觀點。只不過,趙誠先生強調了《利簋》的“用”是介詞,而非動詞,相當於“拿”此金鑄器,意義是虛化的,“作”是主要動詞用作謂語趙誠:《甲骨文至戰國金文“用”的演化》,《語言研究》1993年第2期。。趙誠先生的文章非常重要,不論材料、方法,還是觀點,都給人以很大的收獲和啟發。但是,趙誠先生認為“用”作為連詞至周代才出現,筆者認為不妥,其實在商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了。因此,《利簋》的“用作”應以訓為“因而作”為宜,這是在強調鑄器與受賞的因果關係。“用”的意義不僅涉及到語言文字學,其所造成的這種語境,還關係到先秦史上的“王號

3、生稱說”。下文先介紹趙誠先生文中與本文有關的觀點,然後再做討論。趙誠先生認為,“用”有一個“收稿日期:2017年9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9月26日頁碼:15/15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12由用作動詞向用作介詞、用作連詞、用作助詞的發展過程”。對於動詞發展為介詞,趙誠先生說:“从殷商甲骨文一直到後代,‘用’均可用作動詞,……殷商甲骨文的‘用’未見用作介詞者,周代金文的‘用’卻大量用作介詞,……這一轉化大體完成於周代。……是由

4、‘用’用作動詞虛化、發展而來,……”對於介詞發展為連詞,趙誠先生說:“殷商甲骨文的‘用’未見用作連詞者,周代金文的‘用’卻大量用作連詞”。在研究西周早期銘文的部分,趙誠先生對不同賞賜物後面的“用作”做了區別:1、如果賞賜的是金(銅料),而沒有別的,則將“用”解釋為“用(銅鑄器)”,可以看作介詞。2、如果賞賜的是貝(貨幣),而沒有別的,則將“用”解釋為“花(錢鑄器)”,也是介詞,但比前者更加虛化。3、如果賞賜的是羊、衣、臣、妾之類,則將“用”解釋為“像是一種連詞,近似於後代的因”。因為這些都無法拿來鑄器,“當然也可以硬著頭皮按照古代以物易物的原則說成

5、是拿……去鑄作銅器,但是實在太勉強了。很可能的情況是得到了賞賜,是一種光榮,因而鑄作銅器,留作紀念。如果確是如此,則這種句式中的‘用作’只是一種繼承性的慣用型用法,其中的‘用’收稿日期:2017年9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9月26日頁碼:15/15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12已經進一步虛化而不再用作介詞,……也可以這樣認為,……即由介詞‘用’虛化為連詞‘用’的中介。”4、有些賞賜物“即使硬著頭皮按照以物易物的原則也無法說成是拿

6、……去鑄作銅器。……賓是典禮中的儐相(唐蘭釋),……有的只是一種嘉獎,如‘執犬休善’原文印刷“犬”誤作“太”,此改。;有的只是承認其功績,給予一種榮譽,如‘蔑歷于保’,……‘用作’只是襲用了習慣的說法,其‘用’已經毫無動詞的性質,已不再是一個介詞,完全虛化成了一個連詞,……為因而之義。”但是趙誠先生也認為,“由於西周金文是這一轉化的過渡時期,……某些‘用作’連用的‘用’就可能有兩解。……《卿鼎》為西周早期銅器,屬於轉化過程的時期之初,銘文中‘用作’之‘用’釋為介詞更好一些。但絕不能說這個‘用’釋為連詞就是絕對錯誤。……《史頌簋》為西周晚期銅器,所屬

7、的時代轉化已經完成,銘文中‘用作’之‘用’釋為連詞更好一些。但絕不能說釋為介詞就是絕對錯誤。”趙誠先生認為,西周康王時產生了“對揚王休,用作”的句式,昭王時使用得比較廣泛,“‘用作’之‘用’,應該是已經由介詞完全虛化為連詞,應當看成是連詞。……‘用作’連用之‘用’收稿日期:2017年9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9月26日頁碼:15/15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12作為連詞有因而之義以表示結果,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也是比較早產生的現

8、象。在發展中,‘用’不在‘用作’的結構中,不在上舉各例那一類句式中也可用為連詞而表示‘因而’之義。”“……‘用’在‘用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