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

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

ID:14202019

大小:48.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_第1页
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_第2页
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_第3页
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几种变电站软母线档距测量方法的比较黄贤球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广东广州510160  变电站的设备中,母线是必不可少的。常规变电站的母线不外乎硬母线和软母线两大类,软母线具有投资低、运行维护简易的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软母线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变电站的外观质量和运行安全。在软母线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了组合式架线工艺,因此母线档距的测量是施工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测量方法有:钢卷尺直接测量法;碳素钢丝间接测量法;经纬仪测量法等。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测量精度低、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缺点。前两种方法在扩建工程中还需在停电状态下才能进行。随着电网系统电压的提高,变电站的规模越来

2、越大,500kV变电站越来越多,对软母线施工的工艺和质量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500kV变电站的软母线跨距长达88m,孤垂要求高,工期紧,因此,针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采用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测量,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测量方法的缺点。下面对各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1 测量方法比较1.1 钢卷尺直接测量法  测量方法:测量人员利用钢卷尺到母线横梁上直接测量档距。   优点:直接得到测量结果。  缺点:受卷尺自然重量影响,测量时卷尺有弧度,或受风吹影响、或拉紧度不一,测量误差较大;高空作业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在扩建工程中需安排停电才能进行测量。  适用范围:30m以下的档距测量。1.

3、2 碳素钢丝间接测量法  测量方法:测量人员利用直径为1mm的碳素钢丝在母线横梁上进行操作。一端固定,另一端在适当位置夹紧后,用紧线器收紧碳素钢线,使得碳素钢丝基本水平,然后用卷尺测量挂环到夹紧位置处的长度a,再到地面上测量碳素钢丝固定端到夹紧处的长度b。那么,档距l=a+b(如图1所示)。   优点:测量精度相对提高。   缺点:因碳素钢丝在受力状态下会产生弹性伸长(当施加的外力超过钢丝的屈服极限时还会产生塑性变形),在构架上操作收紧时和地面进行测量时所加的张力也不可能一致,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高空作业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在扩建工程中需安排停电才能进行测量。  适

4、用范围:100m以下的档距测量。1.3 经纬仪测量法(打点投影法)  测量方法:用2台经纬仪分别把横梁挂线点垂直投影到地面成交点,钉上标划线,然后两端交点之间持平测量,就可测得档距(如图2所示)。    优点:测量精度高,减少高空作业。在扩建工程中不必安排停电就可进行测量。  缺点:测量繁复,效率低。1.4 红外线测距仪(全站仪)测量法  测量方法:两名配合人员分别持反射棱镜到挂线横梁上,把反射棱镜摆在挂点位置;测量人员在地面利用红外线测距仪测量某端到测距仪的视距a,并锁定仪器仰角;再把仪器转向另一挂线点,就可得到另一视距b以及夹角β(如图3所示)。最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

5、出水平档距l。     优点:测量精度高,减少高空作业,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在扩建工程中不必安排停电就可进行测量。   缺点:有少量的高空作业。     适用范围:各种环境。2 实际应用比较  在500kV东莞变电站工程施工中,我们第一次采用红外线测距仪进行软母线档距测量,并与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我们发现,用钢卷尺测量小跨距的测量值比红外线测距仪的测量值稍大,而用碳素钢丝法的测量值比红外线测距仪的测量值要小。用碳素钢丝法测量44m跨距的3组数据时,测量值比红外线测距仪的测量值小136~151mm;用碳素钢丝法测量68m跨距的3组数据时,测量值比红外线测距仪的

6、测量值小195~210mm。为了判断测量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在水平的马路上进行校核:用50m的标准钢尺在水泥路面上量出43m的距离,打上记号,然后用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测量,测量值为43.003m,偏差仅为3mm。为什么碳素钢丝法测量值比红外线测距仪的测量值小那么多呢?原因是在高空进行测量时,钢丝处于受力状态,产生弹性伸长;在地面测量钢丝长度时,钢丝处于自然状态,因此产生一个比较大的误差。所以,红外线测量法是准确的。由于三种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不同,因而在施工下料时,对下料公式中的修正值要按测量方法的不同进行调整,以确保架空软母线的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00kV东莞变电站现

7、已进行架空软母线的架设,弧垂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超过3cm,一次架设成功。3 结束语  红外线法测量变电站架空软母线档距是一种可行、高效、精确的测量法,劳动强度低,值得推广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