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ID:14246879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7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尔街中心---写字楼主体建筑监测方案湖南省勘测设计院二〇一二年七月目录一、工程概况3二、执行规范、标准3三、测量仪器型号3四、测量人员组成及素质要求4五、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原则及平面位置4六、沉降观测方法5七、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6八、沉降观测阶段性资料整理及成果提交7九、观测中的注意事项8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华尔街中心---写字楼+T7m4k/{&r-@1x;C)k.s工程地点:长沙市开福区芙蓉中路与湘雅路交汇区西北部'u-D1D9r,t+s5J1~建设单位:湖南金色地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T2G5z:}$]工程规模:主体建筑地下室三层,地上38层,现浇钢筋混泥土

2、框架筒体结构。二、执行规范、标准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w(]6_  [:u)h  B)v.v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4T*O(r){6n!q)H$G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 三、测量仪器型号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载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本次沉降观

3、测使用瑞士莱卡SPRINTER型电子水准仪,测量精度达±0.7mm/km,精确读数至0.01mm,估读至0.001mm。水准尺使用9瑞士莱卡产2.0m铟钢尺。沉降观测所使用的水准仪、标尺要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标定,并有有效期内的标定证书。 四、测量人员组成及素质要求人员组成:成立观测组,成员包括技术负责人一人,项目负责人一人,观测人员二人,技术负责人及观测人员均具有从业资格。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

4、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五、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原则及平面位置1、基准点的布设1.1根据测量场地范围,在场外地基稳定处埋设3个水准基准点,编号为JZ1、JZ2、JZ3,基准点间距50-100m,并准确测定其高程,采用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高差之差满足MA≤±0.3mm。1.2各水准基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及要求2.1布设原则92.1.1建筑物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1

5、.2高低层建筑、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2.1.3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2.2布设要求2.2.1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2.2.2观测点应埋入墙体,并高于±0.000m或室外地面50Cm,根据现场施工条件也可以埋入地下室一层高于地板50Cm的墙体。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圆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离墙体大于5cm,以便于置尺测量。2.2.3根据以上原则,建筑物共布点10个,编号J1、J2、J3……J10,均预先埋置。六、沉降观

6、测方法1、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9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3、首次观测时为地下室施工完成,首层完工后观测第二次,然后每施工1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4、竣工后第一年每三个月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一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5、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

7、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附合水准路线。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1.00.300.60√n0.8√nDS05或DS1型水准仪,宜按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