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254525
大小:10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7
《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标题】?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作者】万小芳【关键词】?孝文化传统流变当代价值【指导老师】邓清华【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正文】千百年来孝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受到人们的推崇,春秋战国时期“孝”已成为中华民族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至秦汉后,孝德已超越出家庭伦理的范围,成为传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统领性的意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许多学者称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孝文化。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孝”作为封建道德的本原和基础,受到猛烈的批评,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把对封建孝德的抨击与
2、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相结合,揭露了封建孝德的实质。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今天,深刻认识和探索孝文化的内涵及其流变,了解孝文化本质及其扩展,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吸取其精华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其重要的意义。一、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产生和流变(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孝”字最先出现在殷商甲骨卜辞,孝最初的本意是对祖先的崇拜和孝敬,以祈求对子孙的庇佑,后来演变为服侍亲长。《尔雅?释训》以为“善事父母者为孝”。《说文解字》中对孝这样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所谓善事父母是指物质赡养和精神奉养
3、两个方面。《吕氏春秋?孝行》中说:“夫孝,三黄五帝之本务。”《孝经》感应章第十六讲:“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孝”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是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躬行的。孝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恪守孝之礼仪。经历代的弘扬和发展,孝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孝丧,孝祭和守孝、尊敬祖先。第二:孝敬事亲,奉事父母。第三:孝继,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第四:孝行,治国之本。孝的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思想和物质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二)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产生基础孝的道德观念和人类的其它
4、道德观念一样,都是源出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马克思曾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①“孝”的道德观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1.社会历史根源原始社会中,共产制的家庭经济和氏族都知道他们对于老人、病人和战争残废者所负义务。抚养老人是氏族全体成员的事情。由于群婚制的存在,虽然子女对父母无特殊的责任和义务,但原始社会根据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形成的一系列的道德准则,涉及生产、生活和宗教等,以及由此所产生的
5、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其中当隐含着“孝”的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个体家庭经济也随之出现。在个体家庭中,子女由父母抚养,而对父母的奉养成为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孝作为调整父母和子女关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即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时期产生了。国家出现以后,仅限于血缘家庭的“孝”逐渐延伸到政治、宗教、社会的广阔领域,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准则。在周代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与宗法社会制度有直接关系。农业生产要有固定的居区和家庭的男耕女织的分工,家庭的财产主要靠农业的收入,农业生产的经
6、验要靠长辈的积累和传授,这是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得以确立的经济基础。周代开始实行王位继承的宗法制即嫡长子继位制,并封同姓和部分异姓,使得宗法制也在诸侯国实行。后来分封制取消了,但是作为嫡长子继位制它总是以改变了形式和不同的强度延绵至清代灭,而且作为民间宗法制度还遍及城乡。到了西周,开始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个体家庭经济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孝”的道德规范也随之形成。这一时期孝的内容主要有两种:一是对父母的奉养,精神上的安慰,服从父母和继承父母之志。其二是对过世父母及祖先的祭祀、守孝。汉代为了维护
7、封建专制,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不仅协调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成为规定和调整家与国,君与臣的关系。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说。到宋明时代孝被推向极端成为愚孝。清朝时由于封建专制走上极端,“孝”的消极意义也被无限度的发挥。2.思想意识根源孝的原始意义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祈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到了西周时期,孝的这种原始意义趋于明显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8、反映在意识形态的孝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神鬼的认识趋于理性化,宗法制的瓦解使人们对先祖的祭祀活动由繁到简。授田制基础上的家庭形态的确立,使得赡养父母成为家庭血亲关系间的最基本的义务,善事父母成为当时孝文化的最核心的内容。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带来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孔子紧紧围绕善事父母这一核心丰富和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