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

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

ID:14412080

大小:130.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8

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_第1页
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_第2页
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_第3页
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_第4页
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郁热困阻是标象本病经常发作,常导致寒热虚实错杂之证候,既有脾虚的一面,又有胃热的一面。有人认为:郁热困阻于胃,热盛肉腐而成溃疡,乃由于患处毒邪未尽,经络瘀滞,气血不行,故溃疡难愈易复发。田德禄把活动期溃疡归居于“疮疡”之类,是湿热瘀毒引起,加之胃溃疡多为本虚标实,从而提出益气活血解毒的治疗方法。郑昱用清热化湿,健脾疏肝的蒲公英胶囊治疗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疗程30天,12个月后复查,复发率为8%,与三联疗法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傅凤霞等针对消化性溃疡郁热证的病机特点,用清热和胃、理气止痛法研制的双黄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显著疗效,

2、显效率达79.19%,总有效率达91.69%(三)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关于消化性溃疡抗复发的治疗,近年来着重在HP的治疗与针对粘膜血流、细胞保护等药物的应用。常用的抗复发的药物包括:抑酸剂、硫糖铝及铋剂等胃粘膜保护剂、抗生素等。国外有人报导用一种新型的H2受体拮抗剂.FRG.8813治疗鼠GU,与法莫替丁随机对照,疗程60天,溃疡治愈后160天其复发率低于法莫替丁,认为与FRG.8813能提高再生粘膜组织学成熟度,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有关。治疗方案包括:按需治疗、间断治疗、维持治疗等数种,不过其疗效的确定性尚有争议。且西药的副作用大,停药后反跳,较长时间的应用

3、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某些抗生素价格昂贵等可引起的依从性差,而单纯的胃粘膜保护剂尚不能完全控制溃疡以致于目前尚未能有效的解决溃疡病的复发问题。由于中药治疗PU是通过整体调节来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机体抗病祛邪气、除旧布新的能力,故不仅能有效调节PU的攻击因子与保护因子之间的失衡,而且在治愈溃疡病的同时,还能对其紊乱的消化功能进行调整,提高愈合质量从而降低其复发率。但综观看来,目前中医药治疗PU复发的报道虽多,但采用QOUH标准来进行评价的不多。值得提出的是,在中药抗Pu复发的评价中,除再生粘膜组织学成熟度外,再生粘膜功能学成熟度似乎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4、众多的研究揭示PGS、bFGF、EGF及受体、HSPS及机体免疫功能等与QOUH密切相关;而中药在改善Pu患者粘膜微循环、根除HP感染、加强上皮细胞再生能力、提高胃粘膜内生PGS水平、增进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改善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等方面已经显出一定的苗头,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机制的研究,对临床上针对影响QOUH因素选择用药,进而控制溃疡的复发有重要意义。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姬爱冬导师刘友章许鑫梅胃粘膜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对胃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和粘膜自身防御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当损害因素

5、增强和(或)保护因素削弱时,胃粘膜就可出现损伤甚至溃疡。现将胃粘膜损伤保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一)、西医病因:凤良元认为胃粘膜的损伤常由诸多有害因素引起,诸如酸、碱、乙醇、胆盐、HP、急性失血、精神应激……等,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的作用也十分常见。上述治病因素对胃粘膜能造成急性损伤,能影响胃粘膜组织结构,破坏胃粘膜正常微循环结构的完整性,导致粘膜充血、血流瘀滞,继之粘膜下和胃壁小动脉扩张及胃腔内出血。上述有害物质有的能迅速渗透胃的粘膜层,对粘膜细胞造成损伤和钠、水潴留,进一步导致表面上皮坏死、脱落,并加重粘膜层的通透性,使~R1~固有膜和粘膜

6、下层的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暴露于有害物质之中。由于有害物质对血管的直接作用,或是由于肥大细胞及其它血液细胞的间接作用而导致血管充血、血流瘀滞、粘膜出血、表面上皮糜烂甚至坏死脱落。若深层血管暴露受损,则组织坏死形成溃疡。(二)、中医病机:胃粘膜损伤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又与“吞酸”、“嘈杂”等有密切关系。最早提出的是在《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心痛,胃脘痛。”其发病原因和机理,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脘痛与肝气盛和脾胃失和有关。又说:“太阳之胜,凝溧且至……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

7、……”说明与寒有关。一般认为其与脾、肝关系最为密切,张学民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志失调:恼怒过度则伤肝木,怒气伤肝,肝木横克脾土,脾胃络伤,形成溃疡。临床常表现出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等证候。“思则气结”,“思伤脾”;心主神,神为情志之主要体现。怵惕思虑.伤神涸血,于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病,临床常表现出中气虚弱,心脾两虚、痰湿因脾等证候。2.饮食因素:时饥时饱,冷热失调,偏食嗜味,均能导致脾胃受病。正如《内经》所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说明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机不畅是本病的主要病

8、机之一。3.劳倦因素:《内经》日:“饮食劳倦则伤脾”,“劳役过甚,中气受伤,食下不运……”。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