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

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

ID:1453046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_第1页
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_第2页
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_第3页
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_第4页
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高校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创新体制研究  摘要:本研究针对协同创新的三方利益主体,首先,将校企合作分为基础层级合作,次级合作和协同发展,通过比较得出协同发展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再次,运用博弈模型,对校企利益分配进行博弈机制探究;最后,给予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分析。  关键词:协同创新;博弈模型;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更是一个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我国创新能力较弱,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因此创新已不能再是一种孤立发展模式,新型的创新方式需要多个个体共同参与谋求协同发展。而协同创新能够提升创新价值,提高创新效率,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是我国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基地,更是我国谋求协同创新发展的战略基地,对国家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首次将协同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企业的目标和市场需求是高校进行科学研究的导向,高校是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开发专利的平台,在此过程中,二者要有效整

3、合和充分利用各自具有的创新要素资源,积极配合政府的引导和促进,最终使利益最大化。如何使高校、企业、政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激发创新动力,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机整体,是我国协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我国能否从底层次的创新机制转化为高层次创新机制的关键。  二、文献综述  协同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给出定义,即“有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目标。”[1]关于协同创新,国内的一些学者则从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诠释。一部分人就提出,所谓协同创新是指多方主体通过知识、资源、行动、绩效等方面的整合以及

4、在互惠知识分享,资源的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系统的配备度的互动,实现创新要素的系统优化和合作创新的过程。[2]另外有一部分学者又从系统内部管理层面提出,协同创新可以理解为是“实现创新的组织形式”——通过加强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内外部的沟通、交流、合作,构建其有序架构,更为高效的实现创新。[3]通过查阅资料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对协同创新作出如下解释:协同创新是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有效汇聚创新资源的一种网络创新模式。  层级合作对校企双方合作的目的,合作时间长短以及合作的紧密程度进行分层级分析,可以将校企合作分

5、为基础层级,次级合作、协同发展三个层次。[4]  基础层次的合作是高校为企业培养、提供技术人才,企业则为高校提供人才实习、实践平台的互利合作,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高校与企业关于人才培养以及人才供求等方面的问题。次级合作是高校接受企业委托为企业的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企业为高校提供技术需求信息、成果转化平台的互利合作。通过次级合作,能够快速解决企业在成果转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协同发展是校企双方更高层次的合作,双方通过共同承担风险,一起分享收益形成一个有相同目标的共同体,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加强合作,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大学的

6、人才培养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三、博弈模型分析  在社会生产中,企业拥有自己的独特资源,而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以下我们利用模型来分析协同合作所带来的综合效应。  1.假设条件  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对接是促进科技、经济,以及双方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可以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相对而言,高校在科研成本上,比如人才,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企业在信息获、产品应用开发与推广以及融资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高校资源与企业优势在“精诚合作,互惠双赢”的前提下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使

7、双方的合作更加高效。  假设Ⅰ.各方均为理性经济人  Ⅱ.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信息充分流通,有着成熟的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虽然研发费用绝大部分确定因素是由高校确定,可是企业也会影响这一部分因素,下面我们分析企业按自己对E的估计来确认对自己利润的影响  在的前提下,企业利益会随着投入研发费用的增加而增加,企业取得的最小利益为,当单位售价和销售分配比例的乘机可以弥补单位可变生产成本时,企业倾向于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E,来保证自己去取得更大的利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