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

ID:14540407

大小:60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9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_第1页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_第2页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_第3页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_第4页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评语:考勤(10)守纪(10)设计过程(40)设计报告(30)小组答辩(10)总成绩(100)专业:电气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年7月15日8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1题目分析与方案设计1.1题目分析此次课程设计题目是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在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广泛的使用无交叉线岔布置。无交叉线岔的优点是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线既不相交,不接触,也无线岔设施,既不会产生刮弓事故,也不会因为线岔形成硬点,提高了接触悬挂的弹

2、性均匀性,从而保证了高速行车时,消除打弓,钻弓以及刮弓的可能性。1.2设计内容根据高速电气化铁路道岔的要求,进行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设计,说明其工作原理,并计算始触区的位置。2无交叉线岔的具体设计2.1无交叉线岔的平面布置无交叉线岔的特点是对侧线的接触线高度要求很严格,在交叉区除了要求两组接触线处在受电弓的同一侧以外,还要求侧线接触线在该区段的高度有相应的变化,具有高差的设置,因此在施工安装中要严格按照定位及各吊弦点要求的数据抬高,并更具运行速度、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等计算条件确定受电弓与站线接触悬挂的始触区,正确调整接

3、触线的抬高量。无交叉线平面布置原则:(1)道岔定位点设在线间距660mm处,在道岔定位点处采用等高悬挂,正线接触线拉出值333mm,侧线接触线相对侧线线路中心拉出333mm;(2)正线接触悬挂应尽量靠近侧线线路中心,使受电弓能顺利地在正线接触线与侧线接触线间相互转换;(3)道岔区域上空的正线接触悬挂的技术参数和结构形式尽量与道岔区域外的悬挂一致,以保证受电弓在正线上的受流环境不产生变化;(4)为便于受电弓在正线接触线与侧线接触线间相互转换,侧线接触悬挂应按一定坡度布置,使侧线悬挂在道岔前端高于正线接触线,道岔后端低于正线

4、接触线,保证受电弓无论从正线进侧线或从侧线进正线都是由低向高运行;(5)为降低外界因素对无交叉线岔的影响,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的悬挂类型、线索和零部件型号、技术参数应尽量一致;(6)将正线或侧线线路中心线两侧600-1050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以保证在受电弓限界范围内无接触网零部件。8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2.2无交叉线岔的工作原理以42号道岔柱为例来说明工作原理,无交叉线岔在平面布置时,应使侧线接触线位于正线线路中心以外999mm。因为,机车受电弓一半宽度为673mm,考虑受电弓摆动200mm,富余量10

5、0mm,即运行机车受电弓在侧线侧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为673+200+100=973(mm),其值小于999mm,如果受电弓向侧线反向摆动200mm,则673-200=473(mm),其值大于定位处拉出值333mm,因而机车从正线高速通过岔区时,与区间接触网一样受流,而与侧线接触悬挂无关系。图1为线岔的平面布置图,A点为道岔岔心,B点为理论岔心,C点为道岔柱。图1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图图2为受电弓从正线通过时的定位分析,由于在悬挂布置时,已充分考虑了受电弓工作长度和摆动量,因此在正线通过时,可以保证侧线接触线与正线线路

6、中心间的距离始终大于受电弓的工作宽度之半加上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因而正线高速行车时,受电弓滑板不可能接触到侧线接触线,从而保证了正线高速行车时的绝对安全性。图2受电弓从正线通过时的定位分析8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通过进入始触区时,侧线接触悬挂被抬高下锚,侧线接触线高于正线接触线,过岔时,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度以-3/1000坡度降低,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接触悬挂。在机车由正线向侧线过渡时,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有较大的抬高,因此受电弓不会接触侧线接触线而从正线接触线上受流。当机车从侧线

7、进入正线通过进入始触区时,正线接触线比侧线接触线高4/1000的坡度,过岔后,渡线被抬高下锚,正线接触线高度又低于侧线,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当机车从侧线进入正线通过进入始触区时,正线接触线比侧线接触线高4/1000的坡度,过岔后,渡线被抬高下锚,正线接触线高度又低于侧线,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图3为立面图,它表明不相交的正线和侧线两支接触线在线岔过渡区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中虚线为接触线正常高度水平线,正线接触线在理论岔心方向,比定位点略低,在撤岔方向以4/1000的坡度升高。而侧线相

8、反,在理论岔心方向抬高后去下锚,在撤岔方向以—3/1000的坡度降低。图3无交叉线岔立面图3无交叉线岔始触区的计算3.1无交叉线岔的三个区域确定在第一始触区为由正线进入侧线时的始触区,区域内渡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在第二始触区为由侧线进入正线时的始触区,在此区内正线接触线比渡线接触线高。抬高值与道岔型号和行车速度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