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

ID:14606939

大小:393.00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8-07-29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_第1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_第2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_第3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_第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强大的感知能力和灵活的自组织网络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是,功耗、成本和体积仍然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利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本文针对传感器节点中功率消耗最大的无线收发机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网络级功耗和节点密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香农理论为出发点,依次分析了无线收发机的能量效率和影响它的三个重要因素:解调信噪比、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发射机能量。对于特定的协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单位距离下的功率消耗,此处称为网络能量密度,更能体现无线传感网的生命周期。对于网路能量密度的优化为收发机之间的功耗分配提供

2、了良好的方法。其次,本文针对满足IEEE802.15.4协议的无线收发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对其基带信号特征和频率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低功耗的系统要求,确定了直接变频的发射机架构和零中频的接收机架构。基于此架构的收发机链路分析、模块指标制定和系统验证为后续的电路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保证。本文利用基于反馈滤波的方法进行直流消除,有效利用了IEEE802.巧.4的信号在直流处没有能量的特性。对于CMOS工艺中寄生垂直NPN管的研究为闪烁噪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作为设计实例,本文将此三极管应用于VCO的跨导管设计,在不增加额外功耗

3、的前提下减小了闪烁噪声上变频带来的低频偏相位噪声的增加。最后,本文对符合IEEE802.15.4的接收机前端进行了设计和测试,包括工作于2.4GHz的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无源混频器。在LNA的设计过程中,本文分析了低功耗条件下输入寄生电容对其性能的影响;双增益模式增强了接收机抵御大信号阻塞的能力。此芯片最终通过流片验证,测试结果良好。结合信道选择滤波器、自动增益控制和模数转换器,本文利用适量增加接收机绝对功耗来增加链路裕量的想法,完成了一个低噪声、高动态范围的接收机芯片的设计和测试。和现有的文献相比,此接收机芯片具有更低的网络能

4、量密度。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IEEE802.15.4,传感器节点,无线收发机,低功耗中图分类号:TN92,TN4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traetontheideathatimProvingthelinkmarginwithProPerinereasingtheabsolutePowereonsumPtionofthereceiver.Themeasuredresultsshowthatthereceiverhaslowernoisefigureandhigherdynamicrange.And,itshowslowernetwo

5、rkenergydensityeomParedwithotherPresentPublishedworks.KeyWords:WirelessSensorNetwork,IEEE802.15.4,Sensornode,wirelesstranseeiver,lowPowerCLCNumber:TN92,TN4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言完成数据向更大范围的传输和信号从无线到有线的转换,监控中心完成区域数据的综合处理。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通过飞机布撒,人工布置等方式【4],大量部署在感知对象内部或者附近。这些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网络

6、,以协作的方式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特定的信息,可以实现对任意地点信息在任意时间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这种以自组织形式构成的网络,通过多跳中继方式将数据传回协调节点,最后借助协调节点链路将整个区域内的数据传送到远程控制中心进行集中处理。传感器网络以应用为目标,其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研究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很多。传感器网络按其学科性质可以抽象成三个层次,物理和链路层设计、网络层设计、数据处理和管理层设计。其中,物理和链路层设计以传感器节点系统开发为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应用新的传感原理、结构,使用新的材料以降

7、低能耗、提高敏感性、选择性、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多通道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的设计;嵌入式处理器的设计以及无线通信芯片的系统集成等。网络层以通信网络为核心,对传感器节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展开的研究工作包括低能耗、高速率、长生命周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随机自组织通信协议、通信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容错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隐私性等。数据处理和管理层以传感器数据管理与处理软件为核心,包括以数据为中心的实时分布式数据流管理、查询及相关信息处理技术;新型统计算法、排除误差信息的方法、对大型分布式传感器

8、阵列的协同处理、图象识别方法等。根据应用的需要,节点的体积和质量都应比较小,比如要小到足以使它悬浮在空中进行数据采集。这限制了整个系统的能量供给形式,目前看来这个能量来源可以是电池或者自然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