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

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

ID:14614016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_第1页
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_第2页
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_第3页
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_第4页
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探讨  【摘要】从概念上可以看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有着关联性。学校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对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意义在于增加学生体育知识的前提下为参加社会体育创造良好条件,因此,社会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体育的归宿。社会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校体育内容的更新,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在新时期一定要促进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

2、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5-02  国家对我国各高校中体育课程内容非常重视,2002年颁布实施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要有目的和计划的进行体育教学,在此基础上使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共同发展,创造出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发展道路,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来进行社会体育的开展,以这种结合的方式来谋求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大学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存在的不协调  1.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中体育场馆和设施方面的不协调  我国很多院校的体育项目

3、设置非常注重各科项目,比如,篮球,羽毛球和足球等,这些项目的设施较为完善,但是社会体育项目中较为缺乏,最为主要的是场地缺乏比较严重,导致项目不完善,需要社会体育在此方面进行必要的完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目标计划,循环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2.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与人们经常使用的健身器材存在的不协调  从学校体育中的健身器材可以发现,学校对器材的选购有很大的偏重性,主要以提高技能为主的健身器材,致使学校体育健身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会体育中的健身器材有较大的差异性,使两者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学校体育中的健身器材和社会体育中的健身

4、器材有很大脱节[1]。虽然一些社会体育场地符合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学生也有很大的喜爱,但是这种新型器材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成本大,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由于经济的原因不能选择新型的健身方式,从而降低了一些项目运动。所以,在购置新器材时也需要考虑到社会体育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健身器材。  3.学校体育教材体系与城乡居民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的不协调  我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实际的过程中,大学中的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摆脱传统体育理念,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式的竞技性比较强的运行项目,比如,羽毛球,篮球和体操等,很多社会体育

5、中的一些项目在教学中很少涉及,所占比例比较小,致使学校体育不管是项目的设置还是具体实施体系和社会体育内容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协调的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出现脱节情况。社会体育项目相对比较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体育项目系统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学校体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发展  学校体育应当和社会体育进行必要的结合,想要使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点,学校体育应当在遵守新课改的基础上对社会体育进行深入的了解,把社会体育活动的一

6、些内容用到学校体育中去,比如,娱乐,纯粹健身和消遣活动等教学资源,然后再把这种资源和教学目标相互融合进行科学的体育活动,构建出更为丰富和适用的教学形式,使学校体育从根本上为社会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适当调整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大学应当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应结合社会体育中的长期性。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比如,增设社会体育中的一些健身项目,还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较高难度的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在降低教学难度标准的同时使内容和社会体育内容更为接近[2]。  2.实现体育场馆设施互

7、补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社会体育场馆设施有很大差异性,社会体育设施较为紧缺,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需求。对一些开放性较低的场馆,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向学生开放或者降低入场价格,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资源。还可以对社会体育进行一定的更新或者重建,如果是经营性的体育场馆,应低于商业性经营标准对外进行开放。  3.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存在互补关系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互补关系为两者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有必要建立一种“双效互动模式”让学校体育资源转变为社会体育发展的必备条件,使社会体育资源成为学校体育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良好平台[3]。  

8、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进行了融合,并且两者从场地,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方面形成了一种互利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未来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两者的结合要适应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