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ID:14645194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_第1页
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_第2页
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_第3页
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传统的韩语翻译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更多涉及的是翻译理论及教材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翻译技巧、实际应用能力及韩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教学;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为主,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韩语思维能力收效甚微。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翻译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课内互动  课内互动分课前准备和正式上课

2、两部分。  正式上课前,教师并不急于介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而是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简单有趣的实例,将复杂的翻译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文体和话题,除了教材内容以外,上课时适当补充学生想涉猎的内容。  翻译课上,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用关联知识、教具、演示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采取师生间的互动,还采取学生讨论、学生之间问答的方式,实现多方互动。  将学生分为几小组,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任务既包括具体的翻译材料,也包括翻译理论,让学生提

3、前收集相关材料,上课时统一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统一的结论。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翻译课上,还可采取情景教学方式。例如,使用多媒体将《春香传》的经典对白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翻译,随后让学生点评,最后老师做点评,与学生一起探讨翻译方法。还可以模拟记者招待会、宴会、商务洽谈会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练习翻译,提高其翻译能力和应变能力。  2.课外互动  课外互动分课前和课后互动两部分。  课前互动指老师将下节课要讨论的主题布置给学生,同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课前小组内部讨论,提出总的观点和不能解决的疑问,做成PPT文件并上传到多媒体上。  课

4、后互动指学生在授课结束后,上交自己的修改译文和翻译心得。内容包括翻译过程中的得失、翻译策略选择及具体的翻译词句探讨等。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翻译,也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互动评估  评估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准确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翻译课程评估可由作业互评(25%)+课堂表现(25%)+期末考试(50%)构成。  (1)作业互评  翻译作业批改可以使老师从整体上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便于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作业互评要求学生在翻译作业上留下修改的痕迹,写下评阅意见。老师

5、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评阅学生的译文评判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和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  (2)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评分由两部分组成:即学生评分和老师评分。学生评分包括:自我评分和他组评分。在所有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最后的平均分作为成绩。评估标准包括:内容(50%)、逻辑(20%)、语音语调(10%)、应变能力(20%)。  (3)期末考试  在期末考试中,除了传统翻译题型外,还可设置15%的译文评析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认真研读所给的原文和2~3个译文,对译文进行评析,判断优劣。这种考核方式也是评估阶段师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这种

6、方式能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想提高翻译能力,必须要遵循实践、交流、领悟,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讲授翻译技巧,更需要学生自己的实践和领悟。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互动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从而增强其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燕,关于翻译教学法的几点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7).  [2]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7、(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