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

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

ID:14666983

大小:3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9

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_第1页
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_第2页
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_第3页
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_第4页
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券争议仲裁制度探究(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新国民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走向关键字:培养,国家,家庭教育,教育,现代化,现代化的,走向培养新国民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走向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摘要:民国时期社会全方位的变革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思想冲击,家庭教育实践也逐步发生实质性变革。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逐步趋向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科学化,而在这变革过程中始终指向的一个中心便是新国民民族意识的塑造和保护,这一指向推动着民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民国时期家庭教育引入了国家观念的新理念,确定了养成国民性的新目标,构建了爱己、爱人、爱国家的新内容,探寻了民主教育的新方法。

2、  关键词:家庭教育;民国时期;现代化;新国民;民主民族主义  G459文献标志码:A1673-9094(2017)04A-0014-06  “家庭教育,本有广狭二义:狭义之家庭教育,系指子女入学以前之教育,又名曰学前教育,其意谓子女入学以前时期之教育,应由家庭负责,子女既入学之后,似可无教育责任,完全委之于学校矣。广义之家庭教育,系指家庭对于子女之一切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之种种精神上,身体上之教育也。现在所谓之家庭教育,应为广义之家庭教育。”[1]在这里,笔者所陈述的历史对象――“家庭教育”,主要取其广义层面上的含义,指向的是家中

3、的年长者如父母,对家中的晚辈所实施的蕴含教育意味的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实践活动可能是自觉的、显性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隐性的。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围绕家庭教育进行了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讨论,他们的讨论基本围绕革除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促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进程这一议题而展开。究其讨论的基本历史样貌,笔者发现,民国时期的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家庭已然开始在家庭教育与儿童、与民族、与国家之间构建起主体间的相关性,不断通过家庭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新国民的培育和新国家的建设。  一、切入视角与援引理论  近代以来,民族危亡是中华民族民众所集体关注的最迫切问题

4、。支撑整个宏观社会的小农经济基础濒临解体,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也随之进入充斥各种冲突与抗争的裂变过程。民主、自由、开放、平等的西方现代政治文明给中国的新青年们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感觉,迎合了他们对人性的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犯下,自古以来中国封建帝权无法彻底触碰到的基层民间力量,在外在强力的推动下得到了觉悟与凝聚。民族意识一夜之间骤然凸显。各阶层有识之士都致力于急速建立起一��极具凝聚力的民族国家,以达内外制衡,维持中华民族的生存之目的。他们努力维护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形成

5、的文化认同,保持这一文化系统的稳定性与纯粹性,不被外族文化所侵扰与解构。  从清末新政到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文化与教育领域一直处在趋于裂变的渐变发展进程。直到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才得到了一定的扭转。新文化运动广泛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推涉到实质性内核文化层面的革命高潮。人们意识到,只有民族国家建立起来,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舞台得到应有的待遇,才能获得平等的国家地位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受到国内外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此时的民族主义内涵逐步自发、自觉地从狭隘的民族去异,发展为基于国内各民族共荣的国际各民族平等相处

6、,从而建立起利于各国、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新秩序。开放的文化视野与理性的爱国精神逐步得到凸显。民族主义所代表的不是偏激,不是极端,而是逐步以一种平和、理性却自觉、坚决的爱国精神与文化态度去重新塑造近代中国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体。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部分新青年们,尝试通过自身主体性的彰显,开创新文明的践行模式,最终实现建设新型民主的民族国家的价值诉求。在民主民族国家的平台上,个人、国家、民族是三位一体的,每个人都可以合法地获取基本自由,实现自己的基本尊严与基本价值。在民主政权的管理下,精英知识分子阶层在社会开化、文化开放的心态下,推动整个民族

7、国家从政治变革为起点,走向伦理变革与文化变革。“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2]民众开始意识到需要逐步改变自身被帝权统治的社会遭遇,成为民主国家中的自由公民,能够自觉、自主、自立,也能对自己身处其中的国家、社会与民族的前途承担建设与保护的责任;国家也不再是王朝统治下的专制机器,而是基于人民平等主权的公共政府,需要对民间的基本利益做出最大化的实质性推进,并且还要使民族国家成为世界秩序中的一分子,推动本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国中后期,民族主义已经从传统走向现代,“由前

8、现代的一致对外之‘外竞’意识到由民主而民族的‘内竞’身份意识”[3]。“这里所论的现代民族主义在政治哲学上是民主的、开放的乃至‘世界的’民族主义,在社会哲学上则是个人的、自治的乃至‘自由的’民族主义。”[4]可以看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