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

ID:14775942

大小:15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30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_第1页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_第2页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_第3页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_第4页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群体及群体功能第一节群体及其分类一、群体的概念1、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作为群体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群体内成员在心理上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是否有共同的需要和共同的目标。2、群体的特征:1)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群体成员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他们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直接接触,相互作用。3)群体成员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4)群体成员在群

2、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分工协作,具有组织性。3、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趋向:从心理效应看,群体成员间相互影响会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心理效应:1)群体价值观2)群体凝聚力3)群体责任感从行为趋向上看,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方式产生四个方面的作用:1)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致弱作用3)行为趋同作用4)行为遵从作用二、群体的分类1)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①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②非正式群体: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2)按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发展水平:①松散群体②联合体③集体(集

3、合体)3)按群体的开放程度:①开放型群体②封闭性群体4)按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①参照群体②一般群体(或标准群体、示范群体)5)按群体规模的大小:①大群体②小群体6)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①假设群体②实际群体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第二节群体功能一、群体的发展阶段塔克曼(Tuckman)群体发展四阶段模型:(1965年)1、形成阶段2、风暴阶段3、正常化阶段4、发挥作用阶段群体发展五阶段论:1.形成/组建阶段。(Forming)项目小组启蒙阶段。2.震荡阶段。(Storming)形成各种观念,激

4、烈竞争、碰撞的局面。3.规范阶段。(Norming)规则,价值,行为,方法,工具均已建立。4.执行任务阶段。(Performing)人际结构成为执行任务活动的工具,团队角色更为灵活和功能化,团队能量积聚于一体。5.中止阶段。(Adjourning)任务完成,团队解散。二、角色定位的社会化过程——是指群体成员适应角色要求,接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的过程。角色定位的社会化内容:1、教给群体成员知识,技能;2、教给群体成员社会规范;3、使群体成员明确群体发展目标;4、培养群体成员的社会角色。三、

5、群体的功能功能表现的两大方面:1、完成组织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制约成员的行为和沟通、激励成员群体可以满足成员下列心理需求:1、获得安全感2、满足自尊的需要3、增强自信心4、增加力量感5、有效信息沟通的窗口和平台6、协调人际关系,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7、制约个体行为第一节群体动力理论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KurtLewin)提出了“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B=f(P,E)来表示。 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

6、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卢因及其后继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以下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4、群体公约动力。5、群体多数动力。第十四章群体人际关系与冲突第一节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及其重要性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对群体的影响;2、人际关系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克尔涅夫的实验)3、人际关系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人际因素: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往频率及相

7、似性等。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等。3、组织文化因素:工作性还是关系型4、个人因素:性格、人格三、人际关系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黎维特(美)提出人际关系的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对行为的影响不同):1、长期与短期的人际关系;2、交互双方力量的大小;3、行为的规范;4、社会角色;5、个人与非个人的关系;6、仪表性。四、改善群体人际的方法1、感受性训练法2、角色扮演法3、会谈训练法:会谈是一种艺术,其客观评估标准难以确定。会谈技能:⑴应放松自己;⑵避免过度的兴奋热

8、心;⑶鼓励对方吐露真情;⑷采取缩小会谈范围的技术;⑸建立亲密友善关系之后,再询问引起争论的问题;⑹多提开放性问题;⑺避免多余的忠告;⑻避免匆促草率的判断;⑼利用“反射概要”,促使进一步会谈时的意见交流;⑽建设性的语言结束会谈。第二节群际关系及其冲突一、群际关系——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1、影响群际关系的因素:1)目标:是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状态,表示决策者(人)的相互倾向性.2)相互依赖性:群体之间具有关联系,每一个部门或群体都是同其他部门或群体相互依赖的。3)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