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

ID:14884691

大小:2.13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0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原始海洋形成,质量和体积适宜,绿色生命对大

2、气的改造,大气的保温作用★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映;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的年周期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④产生

3、极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回归年大约1°/天。大约30km/s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8用心爱心专心(3)时间

4、计算: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1a23b(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3(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如2黄赤交角为23°26′。如b(选填a、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如a(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应点选填右图)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

5、应点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B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C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A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DACBD(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

6、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9月23日全球昼夜平

7、分★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8用心爱心专心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地壳上层: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分层:地壳下层: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地壳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 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