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ID:15030929

大小:54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1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直接滴定法反应应具备的条件:①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②反应必须定量完成,反应完全度应在99.9%以上。③反应速度要快。④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二、基准物质(primarystandard):(1)含义: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2)应满足的条件:①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相符;②试剂的纯度足够高(>99.9%);③试剂稳定,不易变质。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举例说明)(★):(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是前提。(2)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四、误差与错误的关系(★):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

2、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五、误差分类(通过列举实例说明误差的各种类型):1、系统误差(1)含义:又称可测误差(determinateerror),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具有单向性、重现性,系统误差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度。(2)分类:①方法误差: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误差,方法的选择或方法的校正可克服此类误差。(如酸碱滴定法时指示剂的选择)②仪器误差:由仪器本身不准确所造成的误差。通过仪器校准可克服此类误差。(如天平的砝码长期使用后质量的变化)③试剂误差:由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通

3、过空白校正和使用高纯度的水可克服试剂误差。(如基准试剂纯度不够)④操作误差:由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加强训练可减小此类误差。(如滴定管读数时视线没有水平)(3)特点:系统误差重复以固定的形式出现,不能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和数理统计方法加以消除。2.随机误差(1)含义:又称偶然误差(accidenterror),是由某些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具有非单向性,它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精密度。(2)应对措施: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可减小随机误差。六、正态分布(normaldistribution)(★)随机误差的规律性(会画正态分布图并能结合图解释其意义

4、):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极小。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七、减少分析过程误差的措施1.减小测量误差:(1)称量误差:仪器本身的误差:±0.0001g差减称样法称量中存在的误差:±0.0002g为保证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试样质量应为:m≥绝对误差/相对误差=0.0002/0.1%=0.2(g)(2)滴定误差:滴定管本身的误差:±0.01ml一次滴定中存在的误差:0.02ml为保证测量的误差小于0.1%,滴定剂体积应:v≥绝对误差/相对误差=0.02/0.1%=20(ml)在实际测量中,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通常滴定的体积要大

5、于等于30ml。2.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平行测定4~6次3.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1)有无系统误差的确定(做对照试验):①选用其组成与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比较,确定有无系统误差。②选用标准方法与所选方法同时测定某一试样,由测定结果进行检验。③采用加入法作对照试验(2)查找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①作空白实验,消除试剂、去离子水及器皿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②校准仪器以消除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③引用其它分析方法作校正。八、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1)位数≤4时舍去(2)位数≥6时入上(3)位数是5而后面数为0时,若“5”前面为偶

6、数则舍去,为奇数则入上;后面数不为“0”时,都要入上。如:10.2450→10.2410.2350→10.2410.2451→10.25九、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加减运算是绝对误差的传递,应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值为依据进行修约,再计算。如:50.1+1.45+0.5812=50.1+1.4+0.6=52.1(2)乘除运算是相对误差的传递,应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有效数字位数最小)的数为依据进行修约。如:0.0121×25.64×1.05782=0.0121×25.6×1.06=0.328十、运算中常见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1)化学平衡常数常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常量组分的分析,结

7、果常保留四位有效数字(3)含量超过80%时,常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误差的计算,保留不超过两位有效数字。十一、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酸给出质子和碱接受质子的反应必须同时发生。十二、酸碱中和反应:H3O++OH-=H2O+H2O(强酸—强碱反应)HA+OH-=A-+H2O(弱酸—强碱反应)A-+H3O+=HA+H2O(强酸—弱碱反应)这几类反应为酸碱滴定法的基础。十三、注意:Ka、Kb、Kw均为温度的函数。十四、共轭酸碱对的关系:Ka.Kb=α(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