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ID:15127236

大小:28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1

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1页
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2页
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3页
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4页
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锡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无锡市规划局 2017.07《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目录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范围11.3规划原则11.4其他12总体要求32.1规划单元32.2规划层次32.3规划期限33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43.1基本要求43.2调查内容44规划内容54.1村域54.2规划发展村庄64.3一般村95成果要求105.1规划文本105.2规划图纸125.3附件156附则166.1村庄用地分类166.2CAD制图图层设置要求1819《无锡市村庄规

2、划编制导则(试行)》19《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落实无锡市镇村布局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适应我市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导则。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无锡市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规划(江阴、宜兴可参照执行);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江苏省和无锡市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3规划原则1.3.1多规融合,注重上下衔接。遵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区生态红线区域界定规划、镇(涉农街道)总体规

3、划、镇村布局规划等上位规划中的总体要求,加强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同时应加强与国土、建设、农林、环保等部门的合作,积极践行多规合一。1.3.2分类对待,强调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类型的村庄,尊重现状差异,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产业特色等,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策略和空间建设安排。1.3.3保护文脉,凸显乡土特色。注重对山水田林湖等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维护传统村庄肌理,营造本土风貌特色。1.3.4公众参与,关注基层诉求。充分听取村两委和村民意见,关注最实际的问题

4、与最基层的发展诉求;加强对村民的宣传,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1.4其他1.4.1依据《城乡规划法》要求,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涉农地区撤镇设街道的,由涉农街道的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应委托具有相应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鼓励规划设计单位与优秀的19《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建筑、景观设计单位开展合作;编制人员应熟悉无锡地区的农村情况。1.4.2本导则由无锡市规划局负责解释。19《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总体要求2.1规划单元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编制

5、,规划区范围宜与村庄行政边界一致。2.2规划层次村庄规划分为村域规划和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村域规划层面,落实上位规划中对村庄的发展定位与规模指标;统筹部署村庄空间布局;明确各类村庄用地界线;提出村庄产业发展思路与路径;合理安排村域内各类设施用地与布局等。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层面,重点细化居民点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确定各类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位置;针对农宅建设、公共建筑、景观风貌等提出具体的设计引导等。2.3规划期限村庄规划的期限与镇(涉农街道)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一般为1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3-5年。19《无锡市村庄规划编制导

6、则(试行)》3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3.1基本要求深入调查。采取实地踏勘、村民访谈、村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调查应贯穿于规划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深度与侧重的调查,并结合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与各方意见,及时补充完善调查内容。3.2调查内容3.2.1上位规划与相关规划成果,以及政策法规要求。主要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镇(涉农街道)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等,以及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农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要求。3.2.2人口资料。包括常住人口、户籍人

7、口、外来人口、户数、劳动力等数据资料。3.2.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包括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与来源、乡村产业发展等。3.2.4土地利用与空间建设情况。包括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以及村庄空间形态,包括整体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等。3.2.5自然环境情况。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等。3.2.6历史人文资源。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巷、传统风貌建筑、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宗祠祭祀、民俗文化等;以及承载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3

8、.2.7村民意愿调查。关注村民(包括村庄外来人口)对于城镇化意愿、村庄发展、农宅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诉求,确保村民参与规划决策与实施建设全过程。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