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ID:15135211

大小:24.5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1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_第1页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_第2页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_第3页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_第4页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1.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2.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①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②与物质与能量并列,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③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3.什么是符号?【名词解释】所谓“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一个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它必须具有某种物质形式、它必须指自身之外的某种东西、它必

2、须被人们作为某种意义使用与承认。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名词解释】所谓沉默的螺旋就是说,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优势意见和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逐渐减少,合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表达优势意见或不愿表达异常意见的人数日益增加。5.传播效果研究经历哪些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6.①媒介即讯息。他认为,每一种“媒

3、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着或是规模、或是速度、或是类型的变化,所有这些,无不介入人类的生活。因此,这里的“讯息”,也就是技术特征。②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富有想象力的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的任何发展,都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③冷媒介与热媒介。所谓“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指充满资料数据的状态)和“低参与度”(对受众而言)的媒介;“冷媒介”则相反。发展中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是“热”的;农村是“冷”的,城市是“热”的。④地球村。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

4、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世隔绝而有利于地球村之外。7.媒介的四种理论是什么?(书P108表格)(施拉姆)这一著作由四篇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论文组成,总结比较了有史以来先后出现的媒介体制,试图研究“当今世界不同类型的传媒背后的哲学和政治学原理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四种媒介理论,即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维埃全权主义理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发生

5、了重大变化,许多媒介体制已不适用于传统的报业四种理论的分类了,特别是在那些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自80年代以来,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介功能和对媒介的控制也发生了显著而且连续不断的变化。目前,就媒介的运行体制而言,世界各国的大众媒介大致可以划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国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媒介体制不同,采用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通常,私有媒介采用股份制和董事会形式;公有媒介采用社会化管理方式;国有媒介采用政府领导方式。8.知沟假说最早出现于1970年《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

6、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现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一个典型案例《芝麻街》:研究结果显示,试图以《芝麻街》节目缩小知识沟极为困难。可能导致知沟的因素:①传播技能不同②背景知识积累不同③社会联系不同④选择性接触、接受与记忆机制的作用⑤大众媒介系统自身的本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知识沟会扩大,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知识沟则会缩小。个人动机是寻求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当寻求信息的动机非常强烈时,知识沟会缩小而不是扩大。

7、9.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卡茨)【论述题】概念:现代社会,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受众个人为什么要接触大众传播媒介?这种接触对他们来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效用?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承认受众的主动性)积极意义:从受众的角度来考察传播过程局限性:①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忽视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②过于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实际上这种主

8、动性是有限的。③忽视了媒介内容对受众的影响。*法兰克福批判学派霍克海默10.什么是把关人(守门人)?(找例子)【小论述题】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的,卢因主要通过食物如何经由“渠道”进入家庭,来阐释“把关”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之后,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