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

ID:15138919

大小:3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1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_第1页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_第2页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_第3页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_第4页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尤其是现在高速织机迅速发展,对织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浆纱机广泛用于各种经纱上浆,包括单种纤维经纱以及可以使织物在弹性或其他方面呈现特有风格的混纺纱,如来卡、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等。因此,浆纱不只是应用淀粉或其他粘合剂使纱线具有抗拉伸和平滑特性,保证纱线在织造过程中顺利通过综丝、钢筘等部位,而且浆纱机可以作为使用者应用不同浆料配方和操作方法提高织造效率和利润的一个实验室。  俗话说“好的经轴和浆轴就完成了织物的一半”:确实,对于生产高产优质的织物这非常重要,有好的浆纱工艺师也必须有好的浆纱设备,而且设备能够对张力、伸长、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同时浆纱工艺

2、师也必须根据产品的类别及其理化组成选择适宜的工艺参数,并进而选择最适宜的后处理工序以及决定如何进行退浆和整理。  过去,浆纱机首先应用于加工羊毛织物。在比埃拉省,最好的工厂配置的是德国生产的浆纱设备,它的浆槽是铜质的,压浆辊表面包覆一层布。上浆关于浆纱技术的讨论综述:后的经纱进入有转动锡林的烘房,在这里通过热空气对上浆经纱进行干燥(现代浆纱机的干燥锡林是铜质的,并采用蒸汽方式加热),之后通过卷绕机构形成织轴供织机使用。  棉纱或混纺纱的上浆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而对于捻纱、双股纱或多股纱一般不需要上浆。  小公司通常使用便宜的浆料组合对经轴进行上浆,并且依靠添加油脂或其他成分来提高织造

3、质量。  新技术的发展及对污染和工业废物的限制,促使人们对于各种浆料及浆纱工艺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改进。  1.浆前预加湿技术  考虑污染因素(退浆工序是纺织过程产生污染的重要阶段),90年代,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浆纱方法——浆前预加湿方法,这种方法在德国纺织公司已经有十五年以上的使用经验。“予加湿”技术首先在欧洲、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试验开始时是在一些纺织院校里进行,并首先在ITVDENKENDORF及这一区域重要的生产商KARLMAYERROTAL、贝宁格和祖克米勒公司应用。使用这种技术后,经纱的断裂负荷增加了15-19%,纱线毛羽显著减少,纱的耐磨性和剩余伸长比原有上浆方法有所增加,且浆料的用

4、量可以减少30-40%。  这种技术现在应用在最好的棉纺织厂,并于1998及2001在ITVDENKENDORF举行的浆纱会议上进行广泛宣传:预先进行的一些研究和试验结果在会上进行公布,预加湿技术有以下三个优点:  1.1纱线中一些不易溶于水的物质,通过热水可从纱线中分离出来。  1.2通过组合反应使一些物质分离出来(如胶体在热水中的脱胶反应),可以增加纤维对浆料的亲合力,极大的增加了浆料的粘附力。  1.3当水渗透到纱线纤维的空隙内,渗到纱线内部的浆液量降低,能达到更好的被覆效果并形成保护膜。  预加湿系统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大大的降低了浆液的用量(约30-40%),同时降低了废水的污染程度。 

5、 显然,不是所有类型的纱线都适合应用予加湿技术,事实上,衬衫面料或任何多种颜  色的经轴就不能应用此技术。因为不同的染色方法或深浅染料影响水的渗透性,导致纱线的亲水性不同,应用预加湿技术就会使上浆量不均匀。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纤维的类型及生产能力选择相应的上浆方法。一般分成二种上浆方法:加工组合经轴(几种颜色的衬衫面料、羊毛或特殊的混纺纱,如毛-涤纶-来卡混纺,或其他特殊产品)或加工片轴:片纱首先被卷绕在轴上,之后再重新卷绕上浆形成织轴。  2.多浆槽的应用  根据纱线的数量或公司生产的需要,浆纱机可配置一个或多个浆槽,干燥锡林的数量取决于浆纱机的速度或者它的生产能力。  以上所述浆纱类

6、型专门应用于对动植物短纤维的上浆,对于合成、人造纤维或长丝复合丝或无捻纱上浆方法有以下几种:  2.1传统方法:通常包括多层片纱浆纱机,上浆后,通过干燥锡林加热,不像短纤维上浆时控制纱线开始进入锡林温度增加,最后锡林温度降低。这种浆纱机只应用于低捻度纱(150捻/米),并且不能用于无捻纱;另一种传统浆纱机使用予烘干烘房,纱线分层水平或垂直通过烘房。这种系统也叫做“化学上浆”,因为它最早由美国化学标准公司使用。一些制造商在予烘烘房内使用射频加热器取代通常的热水循环加热器,这种系统用电磁场产生射频,因此不用加热纱线也可去除纱线中水分。  2.2直接上浆法:对各种长丝进行上浆。它与传统浆纱方法不同之

7、处在于待浆纱线不是片纱经轴,而是从分条整经机上直接引出的筒子纱,这种系统通常叫做日本式,因为它最早起源于日本津田驹公司。  概括说,这种浆纱机经纱上浆后经过热风烘干,再经干燥锡林烘干后卷绕到滚筒上,它的运转速度可达到650米/分,浆好的纱在像其他浆纱机一样的有轴架结构和轴盘的联合机上最终形成织轴,  2.3片纱上浆或轴对轴方法:这种与前述的直接浆纱机相同,但不是由原纱筒子提供经纱,而是由在专门的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